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都市巡礼者”的视角政治 ——论穆时英“新感觉”小说创作特质

发布时间:2021-01-28 22:15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素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他的都市题材小说创作,注重以现代派的艺术手法来展现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中的人和事,透视了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独特都市中的人的心理世界,展现出一幅波诡云谲、色彩斑斓的都市风景图。本文以穆时英后期写作的“新感觉”小说为研究对象,从他的小说中蕴含的多重视角来考察他笔下“都市巡礼者”及其隐含的意识形态立场。通过分析他的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现代派的艺术手法,尤其是电影技术的运用,以及女性书写等艺术元素,提炼出他在小说创作中所蕴含的观看机制,并且通过回溯他的生平与当时上海的特殊的政治性地理和文化的相互关系,探寻他在小说创作中塑造“都市巡礼者”及其所隐含的政治性立场。全文共分三个核心部分:第一部分立足于穆时英笔下都市男性观察上海都市的“窥视”视角,探讨都市主体,也即“都市巡礼者”,在面对上海都市的被动现代化过程中,服膺于资本主义的商品逻辑,以及产生经济层面上的世界主义想象的心理认知。同时,也把握“都市巡礼者”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缘政治所产生的焦虑心态,并对此展开分析和论述。第二部分从穆时英“新感觉”小说中“摩登女...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1.3 论文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主体观照:都市“窥视”者世界主义的想象
    2.1 “窥视”:感官化的文本实验
    2.2 商品逻辑中的世界主义者
    2.3 焦虑的“都市巡礼者”
3、客体对应:被“凝视”的女性化都市
    3.1 “凝视”:都市中的摩登女郎
    3.2 互文:都市与女性的互动
    3.3 非民族化:女性化的都市
4、心理审视:“瞥视”中的复杂心态
    4.1 都市生活中的“最后一瞥”
    4.2 孤独者的“恋”与“逃”
    4.3 忠于“自我”的个人主义者
5、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动起来![J]. 翟业军.  文艺争鸣. 2017(11)
[2]穆时英研究现状分析及反思[J]. 陈海英.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3]对视中的陌生人——穆时英与现代文学的“视觉政治”[J]. 金浪.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6)
[4]论穆时英小说创作中的“孤独”书写[J]. 李洪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5]论新感觉派小说的隐性视觉形态[J]. 盘剑.  文艺理论研究. 2009(02)
[6]民族主义与殖民意识的纠缠——论租界语境下知识分子的文化体验与文本叙事[J]. 李永东.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书写”[J]. 黄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8]都市的“风景线”与“狐步舞”———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公共空间与现代派的文学想象[J]. 李洪华.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3)
[9]视觉文化与观看的政治学[J]. 曾军.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1)
[10]性/政治的转换与张力——早期普罗小说中的“革命+恋爱”模式解析[J]. 贺桂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6(05)

博士论文
[1]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D]. 李洪华.上海师范大学 2008
[2]上海新感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新感觉”的发生与发展研究(1928—1936)[D]. 张屏瑾.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 张鸿声.浙江大学 2006
[4]互动与整合—海派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和文学[D]. 盘剑.浙江大学 2004
[5]都市叙事中的欲望与意识形态[D]. 王宏图.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现代性的两种表达方式[D]. 朱文娟.暨南大学 2013
[2]现代性的多重变奏[D]. 黄丽.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白眉”与“圣手”[D]. 卢媛.山东大学 2010
[4]论新感觉派笔下的摩登都市人[D]. 陈艺丁.四川师范大学 2010
[5]“南”“北”极中的感觉结构与深层心理[D]. 洪珺.复旦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05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05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3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