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叙事学视域下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策略研究 ——以冯小刚的三部电影改编为实例

发布时间:2021-02-01 20:46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小说作品改编电影的创作现象一直存在,并且经久不衰。其关键在于文学名著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个性,使之具备了文本上的基础优势。如今,小说作品改编电影的创作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与电影改编相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叙事介质相异的两种叙事艺术样式,前者为文字艺术,后者为蒙太奇艺术,通过改编二者又可实现转换。本文试图结合小说叙事学和电影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学的三个层面即叙述本文、故事和话语,同时以冯小刚的改编电影为例,对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策略进行分析,进而寻找改编前的小说文本到改编后的电影作品之间叙事层面的不同、人物形象的差异、商业资本对电影主题方面的影响以及编剧导演个人风格的融入等,这不单是影视艺术自身运作的结果,也不纯粹是导演的个人艺术体验,它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带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潮痕迹。同时通过对国内外改编电影的分类总结,得出在改编过程中的得失、特点以及关于电影改编的启示,以期能给电影改编理论的研究和改编创作模式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建设性作用。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绪论:重点阐述选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相关概念界定、方...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0.2 选题相关概念界定
        0.2.1 叙事学
        0.2.2 小说叙事学
        0.2.3 电影叙事学
        0.2.4 小说本文
    0.3 选题创新点和难点
    0.4 选题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0.5 选题相关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0.6 选择冯小刚的改编电影作为研究对象的缘由
第一章 2006-2016年小说改编电影概述
    1.1 中外小说作品改编电影创作概观
        1.1.1 值得关注的数量
            1.1.1.1 国外优秀小说改编电影状况概述
            1.1.1.2 国内优秀小说改编电影状况概述
        1.1.2 电影改编与高票房紧密相随
    1.2 小说改编电影创作模式的几种主要观点
        1.2.1 “移植式”改编——秉承原著态度的本真式创作
        1.2.2 “注释式”改编——具有选择意味的解读式创作
        1.2.3 “近似式”改编——打破思维定势的憧憬式创作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编的理论基点——叙事学
    2.1 小说叙事理论与电影叙事理论
        2.1.1 小说叙事理论的缘起
        2.1.2 电影叙事理论——小说叙事理论的外延和发展
    2.2 电影叙事依存于小说叙事
        2.2.1 电影与小说的叙事性
            2.2.1.1 小说叙事的“虚”
            2.2.1.2 电影叙事的“实”
        2.2.2 电影与小说的运动性
            2.2.2.1 小说运动的“隐”
            2.2.2.2 电影运动的“显”
        2.2.3 电影与小说的同构性
            2.2.3.1 小说文本的“扩”
            2.2.3.2 电影文本的“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编的叙事手法分析
    3.1 小说文本叙事符号的影像呈现
        3.1.1 电影思维参与:提炼和放大小说中可视化因素
        3.1.2 电影手法介入:认识和掌握小说修辞与整体特征
    3.2 从小说文本到影像的故事转化
        3.2.1 结构描摹:游若蛟龙的跌宕情节——如《一九四二》
        3.2.2 主题契合:镜花水月的荒诞寓意——如《我不是潘金莲》
        3.2.3 人物具象:跃然银幕的逼真形像——如《手机》
        3.2.4 语言直观:绘声绘影的叙述表达——如《一九四二》
    3.3 改编过程中影像的延展与变异
        3.3.1 叙事视角重置化——情感共鸣——如《一九四二》
        3.3.2 叙事时空陌生化——感官愉悦——如《我不是潘金莲》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小说到电影:影像叙事生成的双重考察与思考
    4.1 考察一:小说改编电影“度”的把握
        4.1.1 小说与电影物质载体的差异
        4.1.2 移植不等于复制
    4.2 考察二:大众文化对小说改编电影作品叙事情趣的影响
        4.2.1 现实生趣与叙事情调
        4.2.2 大众趣味与个体追求
        4.2.3 消费理念与叙事价值
    4.3 小说改编电影作品之思
        4.3.1 思考一:小说改编电影作品的良性互动
        4.3.2 思考二:小说改编电影作品的隐忧所在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1:国外21世纪以来获奖经典优秀改编故事片一览表
    附录2:国内21世纪以来获奖经典优秀改编故事片一览表
    附录3:冯小刚改编电影作品年度票房排名与获奖状况一览表
    附录4:冯小刚改编电影实例经典片段剪影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互文性与独创性[J]. 史新玉.  电影文学. 2017(05)
[2]2016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 尹鸿,孙俨斌.  电影艺术. 2017(02)
[3]电影改编:理论与实践[J]. 罗伯特·斯塔姆,刘宇清,李婕.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5(02)
[4]影视文化的独特魅力——论电影《一九四二》的改编艺术[J]. 匡妙妙.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3(02)
[5]论电影改编中的叙事互文性[J]. 傅明根.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S2)
[6]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 尹鸿,程文.  电影艺术. 2011(02)
[7]冯小刚电影语言“陌生化”的美学价值研究[J]. 梁金花.  电影评介. 2009(20)
[8]论冯小刚电影改编特点[J]. 艾洪磊.  电影文学. 2009(03)
[9]变构思造境为银幕造艺——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J]. 王卓慈,熊康.  电影评介. 2007(24)
[10]冯小刚自述[J]. 冯小刚,高山.  当代电影. 2006(06)

博士论文
[1]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D]. 陈林侠.浙江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叙事学视野下《红高粱》的改编研究[D]. 刘晶.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
[2]文学镜照中的冯小刚电影[D]. 赵海峰.西南大学 2015
[3]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与电影改编的互动关系研究[D]. 张蓓.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改编电影现象研究[D]. 郑敬婉.南京师范大学 2013
[5]从小说到电影:2005至2012年改编华语电影现象及个案研究[D]. 王婷.重庆工商大学 2013
[6]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的互文阐释[D]. 张佳.中央民族大学 2011
[7]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D]. 曾冠霖.湖南师范大学 2011
[8]中国电影改编理论研究[D]. 毛攀云.吉首大学 2010
[9]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D]. 杨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6
[10]消费时代文学与影视的合谋[D]. 王东明.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3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13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a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