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诗视域下的清人清诗
发布时间:2021-02-10 22:24
梦是特殊的生理现象,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有着个人化和无意识的特征。诗是文学之文学,可以兴观群怨、言志抒情、阐述心灵。中国历史上,梦与诗结缘已久,并且成为两千多年一以贯之的文化现象。而清代梦诗作为清代知识分子内心情思在梦寐状态下的真实投射,更是具有文学内涵、史料价值、现实观照和学术新意等几方面意义。为此,本文以梦诗为视域,通过典型抽样、数据统计、归纳推理、举例论证、对比互见等方法,对清诗当中的“梦中之作”和“记梦之作”进行文本分析和综合研究,以考察清人思想观念、清诗艺术特色以及它们的成因。文章主体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将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与人的相处,根据相处对象的不同分为非亲非故之交、亲故之交。非亲非故所指的就是忧国忧民恋乡的情感,清代各时期的梦诗都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清初清末爱国情绪热烈,清中叶则思归情绪是主导。亲故指的是儒家“五伦”中除君臣以外的四伦和师生关系,清梦诗在友情方面情感最为丰富,而爱情梦诗和父子梦诗也多有深挚之作。第二部分将人们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处世和独处,认为处世的取向反映了世界观和历史观,独处的状态反映了人生观。处世方面,清梦诗擅长在梦里咏怀风物,写气象有手笔巨...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对象界定和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
第二章 从梦诗见清人思想观念
第一节 家国观——忧国思归梦
一、江山易主之际的忧国梦
二、天下承平之日的思归梦
三、末日余晖之下的救亡梦
第二节 人伦观——诉别感旧梦
一、爱情梦诗寄寓身世之感
二、父子梦诗洞见骨肉至情
三、友朋梦诗呈现百态千姿
第三章 从梦诗见清诗艺术风格
第一节 梦里抒怀见风物
一、气象巨细在手笔
二、物象心意在象外
第二节 幻境奇情知天命
一、咏史言志的才情诗
二、散景逸致的闲情诗
三、幽微离奇的迷情诗
第四章 清梦诗思想艺术特色成因分析
第一节 思想观念的现实和理论根源
一、清人讽谏梦诗断层的社会背景
二、清人梦兆观念形成的理论缘由
第二节 艺术风格的创作和评论依循
一、清梦诗对于历代梦诗的承嗣
二、清梦诗对于清代诗论的映照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李商隐梦诗与晏几道梦词的异同[J]. 张娜. 名作欣赏. 2015(20)
[2]白居易涉梦诗探析[J]. 安家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9)
[3]汉魏六朝时期的纪梦诗文[J]. 时国强.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2)
[4]比较分析弗洛伊德和荣格的释梦[J]. 吕伟红. 学术交流. 2010(10)
[5]黄庭坚记梦诗刍议[J]. 陈海银.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6]论李贺诗歌中的“纪梦诗”[J]. 陆有富. 语文学刊. 2007(21)
[7]清诗历史地位再评议[J]. 王飚. 苏州大学学报. 2006(01)
[8]关于清诗[J]. 黄伟. 文学评论. 2006(01)
[9]古代言梦诗的抒情模式[J]. 李善奎. 济宁师专学报. 2000(01)
[10]读《清诗流派史》︾[J]. 陈永正. 学术研究. 1997(03)
博士论文
[1]清诗总集研究(通论)[D]. 夏勇.浙江大学 2011
[2]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D]. 刘和文.苏州大学 2009
[3]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D]. 王兵.北京语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南宋遗民诗人梦诗研究[D]. 李云.吉林大学 2017
[2]南宋中兴三大诗人的梦诗研究[D]. 路薇.西北大学 2012
[3]宋代梦诗研究[D]. 王鹿.南京大学 2012
[4]苏轼涉梦诗词研究[D]. 刘丽姣.湖南科技大学 2011
[5]唐宋梦词探析[D]. 高帆.南昌大学 2007
[6]论陆游之梦诗[D]. 徐恬恬.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28074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对象界定和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
第二章 从梦诗见清人思想观念
第一节 家国观——忧国思归梦
一、江山易主之际的忧国梦
二、天下承平之日的思归梦
三、末日余晖之下的救亡梦
第二节 人伦观——诉别感旧梦
一、爱情梦诗寄寓身世之感
二、父子梦诗洞见骨肉至情
三、友朋梦诗呈现百态千姿
第三章 从梦诗见清诗艺术风格
第一节 梦里抒怀见风物
一、气象巨细在手笔
二、物象心意在象外
第二节 幻境奇情知天命
一、咏史言志的才情诗
二、散景逸致的闲情诗
三、幽微离奇的迷情诗
第四章 清梦诗思想艺术特色成因分析
第一节 思想观念的现实和理论根源
一、清人讽谏梦诗断层的社会背景
二、清人梦兆观念形成的理论缘由
第二节 艺术风格的创作和评论依循
一、清梦诗对于历代梦诗的承嗣
二、清梦诗对于清代诗论的映照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李商隐梦诗与晏几道梦词的异同[J]. 张娜. 名作欣赏. 2015(20)
[2]白居易涉梦诗探析[J]. 安家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9)
[3]汉魏六朝时期的纪梦诗文[J]. 时国强.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2)
[4]比较分析弗洛伊德和荣格的释梦[J]. 吕伟红. 学术交流. 2010(10)
[5]黄庭坚记梦诗刍议[J]. 陈海银.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6]论李贺诗歌中的“纪梦诗”[J]. 陆有富. 语文学刊. 2007(21)
[7]清诗历史地位再评议[J]. 王飚. 苏州大学学报. 2006(01)
[8]关于清诗[J]. 黄伟. 文学评论. 2006(01)
[9]古代言梦诗的抒情模式[J]. 李善奎. 济宁师专学报. 2000(01)
[10]读《清诗流派史》︾[J]. 陈永正. 学术研究. 1997(03)
博士论文
[1]清诗总集研究(通论)[D]. 夏勇.浙江大学 2011
[2]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D]. 刘和文.苏州大学 2009
[3]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D]. 王兵.北京语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南宋遗民诗人梦诗研究[D]. 李云.吉林大学 2017
[2]南宋中兴三大诗人的梦诗研究[D]. 路薇.西北大学 2012
[3]宋代梦诗研究[D]. 王鹿.南京大学 2012
[4]苏轼涉梦诗词研究[D]. 刘丽姣.湖南科技大学 2011
[5]唐宋梦词探析[D]. 高帆.南昌大学 2007
[6]论陆游之梦诗[D]. 徐恬恬.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28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2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