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身份意识探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20:51
  在学术界中,我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三个时期,并不断发展成熟。新世纪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知识分子以往定位的形象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不断更新。在新世纪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中,作家们对人性、生存价值、社会现实、传统文化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等进行了更为深切的思考,对新的时代历史背景和生活现代性下的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新展望,始终给读者向上的希望和力量。新世纪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转变,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本论文共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绪论、正文和结语。在论文的第一模块——绪论部分,对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分析,重点明确了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研究价值,同时关照相关文本材料,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三步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预设。在论文的第二模块——正文部分,共分设四个章节:首先,对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变迁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文学形象,并进而分析了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嬗变及其文化身份意识。其次,从主客观因素入手,从文化身份建构的角度,说明了新世纪以来中...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变迁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概念界定与形象类型
    第二节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变迁
    第三节 新世纪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意识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焦虑与重构
    第一节 “去精英化”的身份意识
    第二节 理想主义的精英意识
    第三节 扎根传统的身份重塑
第三章 新叙事模式下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新变
    第一节 追求现实主义
    第二节 复归传统文化
    第三节 探求生活现代性
第四章 新世纪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新变的意义
    第一节 解读文化困惑的根源
    第二节 追寻启蒙角色的身份
    第三节 坚守人文主义的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与精神救赎——以《活着之上》为例[J]. 胡志明,沈惠素.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2]转型社会与高校知识分子题材创作[J]. 王姝.  文学评论. 2017(04)
[3]社会启蒙中的人性缺失——新世纪以来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评析[J]. 赵纪娜.  青年文学家. 2017(15)
[4]“坚守”抑或“妥协”——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价值取向与身份认知[J]. 韩晓芹.  文艺争鸣. 2016(12)
[5]良知的微光与前行的力量[J]. 聂茂.  芙蓉. 2016(06)
[6]浅析《活着之上》中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J]. 肖蓉蓉.  大众文艺. 2016(18)
[7]致密物质集中营与远处的灯火——以近期几部长篇小说为例[J]. 项静.  上海文学. 2016(07)
[8]诗意的坚守与自由的追求——格非《春尽江南》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意义[J]. 李萃茂,曾熙.  学术界. 2016(05)
[9]张炜小说关键词:高原·游荡·技艺——以系列小说《你在高原》为例[J]. 姚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5)
[10]新世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建构[J]. 汪翠萍.  小说评论. 2015(05)

博士论文
[1]知识分子精神生态与散文文体流变(1976-2010)[D]. 周红莉.苏州大学 2015
[2]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 张军府.山东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论格非的“江南三部曲”[D]. 杨小露.安徽大学 2017
[2]论格非的知识分子书写[D]. 崔龙.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论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D]. 陶虹飞.安徽大学 2015
[4]论新世纪小说中的高校知识分子形象书写[D]. 张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大学叙事”研究[D]. 陈永有.上海师范大学 2013
[6]新世纪小说中学院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 陈静.渤海大学 2012
[7]新世纪小说中农民工形象的自我呈现与知识分子视角[D]. 杨彩华.西南大学 2012
[8]新世纪官场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精神走向[D]. 姜筱舟.吉林大学 2012
[9]新世纪文学中知识分子身份问题研究[D]. 王凤娟.四川社会科学院 2010
[10]困境突围中的悖论[D]. 张红艳.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75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75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