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域下《蛙》的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0 21:14
评价理论是一个语篇语义资源系统,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用以讨论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常用于话语分析。Martin对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全面分析与总结,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引入人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扩展与延伸,形成独立的语言价值理论体系。《蛙》是我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新中国建国初期,近60年的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节育历史为背景,秉承塑造出中国普通大众形象,刻画了如姑姑、陈眉、蝌蚪等人物形象,沉淀出中国计划生育艰难历程中萦绕的生育观和处世哲学。但是,极少有学者从话语内在特点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专业、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试图从评价理论视域系统审视《蛙》的话语态度资源,通过评价理论的态度、介入和级差系统,对《蛙》的话语内在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分析,探讨《蛙》中的评价资源及其实现的评价意义,研究词汇属性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探讨语法构成在表达人物情绪方面的功能,以促进《蛙》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提升,旨在为《蛙》的文学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途径,促进评价理论在文学分析工程中的实践与应用,有利于提...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评价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话语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话语分析
第二节 评价理论
(一) 态度系统
1、情感
2、判断
3、鉴别
(二) 介入系统
1、单声和多声
2、对话收缩和对话扩展
(三) 级差系统
1、语势
2、聚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评价理论下《蛙》的话语分析
第一节 《蛙》的话语态度资源分析
(一) 情感的话语分析
(二) 判断的话语分析
(三) 鉴赏的话语分析
第二节 《蛙》的话语介入资源分析
(一) 单声和多声的话语分析
(二) 对话收缩和对话的扩展的话语分析
第三节 《蛙》的话语级差资源分析
(一) 语势的话语分析
(二) 聚焦的话语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为文学表现中的“介入”——村上春树《1Q84》与莫言《蛙》的区别[J]. 黑古一夫,李亚琪,张姗姗,梁琛婧,廖彬清.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03)
[2]莫言作品《蛙》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 陈婵,程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05)
[3]基于元功能理论下的语篇分析———以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为例[J]. 刘越. 价值工程. 2014(11)
[4]莫言小说语言艺术浅析[J]. 常绍芳. 青年文学家. 2012(23)
[5]莫言小说《蛙》的词语变异修辞[J]. 崔方荣.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7)
[6]学术语篇中情态模糊限制语及其评价意义研究[J]. 刘鸽.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8(06)
[7]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J]. 王振华,马玉蕾. 外语教学. 2007(06)
[8]文体与评价——从语篇潜势到阅读取位[J]. 李战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0)
[9]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J]. 方琰. 外语教学. 2005(06)
[10]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 李战子. 外语研究. 2004(05)
硕士论文
[1]汉语评价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研究[D]. 梁蕾.暨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75292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评价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话语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框架
第一节 话语分析
第二节 评价理论
(一) 态度系统
1、情感
2、判断
3、鉴别
(二) 介入系统
1、单声和多声
2、对话收缩和对话扩展
(三) 级差系统
1、语势
2、聚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评价理论下《蛙》的话语分析
第一节 《蛙》的话语态度资源分析
(一) 情感的话语分析
(二) 判断的话语分析
(三) 鉴赏的话语分析
第二节 《蛙》的话语介入资源分析
(一) 单声和多声的话语分析
(二) 对话收缩和对话的扩展的话语分析
第三节 《蛙》的话语级差资源分析
(一) 语势的话语分析
(二) 聚焦的话语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为文学表现中的“介入”——村上春树《1Q84》与莫言《蛙》的区别[J]. 黑古一夫,李亚琪,张姗姗,梁琛婧,廖彬清.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03)
[2]莫言作品《蛙》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 陈婵,程乐.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05)
[3]基于元功能理论下的语篇分析———以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为例[J]. 刘越. 价值工程. 2014(11)
[4]莫言小说语言艺术浅析[J]. 常绍芳. 青年文学家. 2012(23)
[5]莫言小说《蛙》的词语变异修辞[J]. 崔方荣.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7)
[6]学术语篇中情态模糊限制语及其评价意义研究[J]. 刘鸽.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8(06)
[7]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J]. 王振华,马玉蕾. 外语教学. 2007(06)
[8]文体与评价——从语篇潜势到阅读取位[J]. 李战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0)
[9]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J]. 方琰. 外语教学. 2005(06)
[10]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 李战子. 外语研究. 2004(05)
硕士论文
[1]汉语评价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研究[D]. 梁蕾.暨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75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7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