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作家主体的精神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19:19
“70后”作家自登上文坛开始就引发了外界的各种评说,在争议和批评中不断调整自身,成为作家代际连接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环节,一路走来他们在遵循内心写作渴求的同时也担负起诉说和书写这代人的使命。本文以“70后”作家在新世纪以来的小说为分析文本,关注他们的写作实践及其在作品中体现的精神成长,探究他们如何从遮蔽期走出,完成一代人的重塑和突围。本文的主体部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70后”作家兴起的历史背景,从90年代文学环境入手,分析期刊运动对“70后”作家产生的促进代际命名、推介作家群体及引发认同危机的影响,从而引出下文精神重塑的必然性。第二章从小说内容出发,通过对父亲镜像的关照和空间行为的分析,找出“70后”作家寻求精神认同的实践方式和文本依据。第三章分析“70后”作家在寻找行为后所引发的精神体验,通过对当下复杂生长场域的思考,正视中西方文学对其创作观念的影响,逐渐建构起清晰的主体身份认知,最终融塑成独特的文学理想。“70后”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文学史称呼,但他们的创作是这代人恒久的生命探索,其中凸显的寻找认同、确立主体、塑造精神的心路历程,是一代人的成长印记,不仅让他们在文学代际演...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
2.研究综述
3.研究方法
第一章 “70后”写作概况
1.1 命名及作家群体的突起
1.2 沉寂后的再出发
第二章 寻找主体的自我认同
2.1 镜像中的自我审视
2.1.1 父亲形象的阐释
2.1.2 精神之父的引导
2.2 空间下的自我找寻
2.2.1 持续的空间实践
2.2.2 典型的表征空间
第三章 重塑主体的精神世界
3.1 精神原乡与寻根文学
3.2 精神内省与宗教意识
3.3 精神立场的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别用假嗓子说话[J]. 徐则臣. 长江文艺. 2018(10)
[2]“70后”作家的代际特征与小说创作[J]. 张欣. 当代文坛. 2017(02)
[3]自省的姿态与未竟的救赎——论王十月《收脚印的人》[J]. 徐威. 当代文坛. 2017(02)
[4]诠释与重建:一代人灵魂的救赎与回归——解读徐则臣的《耶路撒冷》[J]. 徐芳,刘华阳. 小说评论. 2015(06)
[5]乔叶:我更喜欢低姿态的写作[J]. 卢欢. 长江文艺. 2015(06)
[6]忏悔与耻感意识下的救赎与焦虑——评乔叶长篇小说《认罪书》解读[J]. 平原. 小说评论. 2015(03)
[7]运河、花街,以及地方文学[J]. 李徽昭,徐则臣. 创作与评论. 2015(08)
[8]“70后”作家的都市小说[J]. 翟文铖. 小说评论. 2015(02)
[9]“70后”作家成长小说论[J]. 翟文铖. 文艺争鸣. 2014(12)
[10]全球化进程与一代人的精神自救——评徐则臣的长篇新作《耶路撒冷》[J]. 徐勇. 当代作家评论. 2014(04)
硕士论文
[1]70后作家长篇小说研究[D]. 李君君.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寻找历史的旅程[D]. 韩丹.沈阳师范大学 2017
[3]沉默与突围:“70后”作家创作研究[D]. 施华美.渤海大学 2015
[4]存在与可能-70后作家小说创作研究[D]. 常思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论“70后”作家在新世纪的转变[D]. 段劲松.华中师范大学 2006
[6]70后现象论[D]. 熊玫.江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93408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
2.研究综述
3.研究方法
第一章 “70后”写作概况
1.1 命名及作家群体的突起
1.2 沉寂后的再出发
第二章 寻找主体的自我认同
2.1 镜像中的自我审视
2.1.1 父亲形象的阐释
2.1.2 精神之父的引导
2.2 空间下的自我找寻
2.2.1 持续的空间实践
2.2.2 典型的表征空间
第三章 重塑主体的精神世界
3.1 精神原乡与寻根文学
3.2 精神内省与宗教意识
3.3 精神立场的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别用假嗓子说话[J]. 徐则臣. 长江文艺. 2018(10)
[2]“70后”作家的代际特征与小说创作[J]. 张欣. 当代文坛. 2017(02)
[3]自省的姿态与未竟的救赎——论王十月《收脚印的人》[J]. 徐威. 当代文坛. 2017(02)
[4]诠释与重建:一代人灵魂的救赎与回归——解读徐则臣的《耶路撒冷》[J]. 徐芳,刘华阳. 小说评论. 2015(06)
[5]乔叶:我更喜欢低姿态的写作[J]. 卢欢. 长江文艺. 2015(06)
[6]忏悔与耻感意识下的救赎与焦虑——评乔叶长篇小说《认罪书》解读[J]. 平原. 小说评论. 2015(03)
[7]运河、花街,以及地方文学[J]. 李徽昭,徐则臣. 创作与评论. 2015(08)
[8]“70后”作家的都市小说[J]. 翟文铖. 小说评论. 2015(02)
[9]“70后”作家成长小说论[J]. 翟文铖. 文艺争鸣. 2014(12)
[10]全球化进程与一代人的精神自救——评徐则臣的长篇新作《耶路撒冷》[J]. 徐勇. 当代作家评论. 2014(04)
硕士论文
[1]70后作家长篇小说研究[D]. 李君君.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寻找历史的旅程[D]. 韩丹.沈阳师范大学 2017
[3]沉默与突围:“70后”作家创作研究[D]. 施华美.渤海大学 2015
[4]存在与可能-70后作家小说创作研究[D]. 常思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论“70后”作家在新世纪的转变[D]. 段劲松.华中师范大学 2006
[6]70后现象论[D]. 熊玫.江西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93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9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