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牡丹诗中牡丹文化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4 23:16
本研究借助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古籍资源库中的全唐诗分析系统和全宋诗分析系统并辅以古籍文献资料,以检索整理的唐宋时期的牡丹诗为基础,将其按牡丹诗创作概况、牡丹的园林类型分布、园林欣赏主体的牡丹玩赏活动以及牡丹玩赏活动的审美意趣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别进行唐宋的对比,对其中存在的差异,尝试通过园林植物、咏物文学、审美艺术、大数据统计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从牡丹诗的角度展现唐宋时期牡丹审美风格的变更以及牡丹文化的逐步兴盛完善和继承发扬的历程:唐朝时期,初唐高宗武后时期牡丹进入人们审美视野,牡丹文化就此起步;盛唐时期牡丹以宫廷玩赏活动为主,牡丹文化有大唐盛世印记;中唐时期第一次掀起了牡丹玩赏高潮,同时也是牡丹文化的转折期,宫廷牡丹逐渐衰落民间牡丹开始兴起,晚唐时期牡丹玩赏发展缓慢,牡丹文化有新意象的萌芽。宋朝时期,北宋前期,牡丹玩赏复苏,不仅种植观赏恢复到唐时,地域规模也有所突破,这一时期牡丹文化发展承前启后;北宋中期,牡丹玩赏活动达到巅峰,同时也是牡丹文化全面成熟繁荣时期;北宋末期及南渡时期,牡丹玩赏活动衰落,牡丹文化酝酿新元素的同时进一步的深化。唐宋六百余年间,牡丹...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唐宋牡丹诗的总数及所占全唐诗、全宋诗比例
图 2-1 唐宋牡丹诗的总数及所占全唐诗、全宋诗比例Figure 2-1 The total number of Peony poem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宋朝牡丹诗的数量远远多于唐朝,约为唐朝的 5 倍,这也宋朝时期牡丹审美文化繁荣一个最为关键和直接的标志。但两个朝代中牡丹诗所占的重基本相同,说明牡丹虽然经历了唐宋朝代的变迁,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并没有减退,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张艳云 1995)。2.2 创作诗人概况对于唐宋两朝中不同时期的创作牡丹诗数量较多的诗人及数量进行了统计,由于朝牡丹诗数量过于巨大,故选取作牡丹诗 10 首以上的诗人进行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知,牡丹诗的创作以及其数量与唐宋两代牡丹玩赏风习的走向基本一致。唐朝创作牡丹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是白居易,有 13 首,其次是徐夤,有 10 首,创作牡丹诗 10 首及以上的诗人只有这两位。盛唐和中唐时期牡丹诗的数量和比重都比较少是因为,栽培作为观赏用的牡丹刚刚进入长安城,其传播和被人们熟知和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牡丹由于其稀少,市价昂贵,只有皇家以及少数官僚贵族才可以拥有,这也是盛唐和中唐时期牡丹诗的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李向丽 2007)(刘航2005)(林汉等 2008)。唐朝的牡丹诗主要集中在晚唐和五代时期。中唐时期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彻底摧毁了开元盛世的繁华,然而这一次政治动乱却使得之前只供王公贵族玩赏的牡丹随着宫廷园艺技师、花匠的出逃而在民间传播开来。因此,唐朝时期的牡丹玩赏活动就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此后,宫廷牡丹玩赏活动逐渐消歇,而宫廷之外的牡丹玩赏活动逐渐兴盛起来,这也是晚唐及五代牡丹诗较多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牡丹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 徐莉,成仿云. 中国园林. 2017(03)
[2]寺院中的“花开富贵”——试论唐代文人隐逸观[J]. 刘斌. 鸡西大学学报. 2016(02)
[3]宋代诗词中的牡丹情结及其文化解读[J]. 洪树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4]论唐代诗文中的牡丹意象[J]. 顾玉兰. 毕节学院学报. 2014(01)
[5]从笔记小说看唐代牡丹赏玩习俗[J]. 顾玉兰. 毕节学院学报. 2013(07)
[6]从唐诗看唐代长安牡丹文化的形成[J]. 付先召. 农业考古. 2013(01)
[7]中国牡丹地域文化研究[J]. 范禄林,萨日娜.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03)
[8]浅谈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J]. 史国祥,周坚. 现代园艺. 2012(12)
[9]从《广群芳谱》看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种植的审美观[J]. 邵丹锦. 中国园林. 2012(06)
[10]牡丹园文化发展的瓶颈与突破——以山东省菏泽牡丹园文化为例[J]. 李丰安. 学习月刊. 2012(08)
博士论文
[1]唐宋诗词名花与中国文人精神传统的探索[D]. 王莹.暨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牡丹园牡丹文化景观评价研究[D]. 朱桂山.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牡丹及牡丹文化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 刘慧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北宋牡丹审美文化研究[D]. 付梅.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D]. 陈琦.浙江农林大学 2010
[5]佛寺园林中牡丹文化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 李青艳.北京林业大学 2010
[6]中国牡丹文化的综合研究[D]. 魏巍.河南大学 2009
[7]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D]. 雷燕.青海师范大学 2008
[8]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D]. 董晓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9]牡丹在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 左利娟.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98577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唐宋牡丹诗的总数及所占全唐诗、全宋诗比例
图 2-1 唐宋牡丹诗的总数及所占全唐诗、全宋诗比例Figure 2-1 The total number of Peony poem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宋朝牡丹诗的数量远远多于唐朝,约为唐朝的 5 倍,这也宋朝时期牡丹审美文化繁荣一个最为关键和直接的标志。但两个朝代中牡丹诗所占的重基本相同,说明牡丹虽然经历了唐宋朝代的变迁,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并没有减退,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张艳云 1995)。2.2 创作诗人概况对于唐宋两朝中不同时期的创作牡丹诗数量较多的诗人及数量进行了统计,由于朝牡丹诗数量过于巨大,故选取作牡丹诗 10 首以上的诗人进行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知,牡丹诗的创作以及其数量与唐宋两代牡丹玩赏风习的走向基本一致。唐朝创作牡丹诗数量最多的诗人是白居易,有 13 首,其次是徐夤,有 10 首,创作牡丹诗 10 首及以上的诗人只有这两位。盛唐和中唐时期牡丹诗的数量和比重都比较少是因为,栽培作为观赏用的牡丹刚刚进入长安城,其传播和被人们熟知和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牡丹由于其稀少,市价昂贵,只有皇家以及少数官僚贵族才可以拥有,这也是盛唐和中唐时期牡丹诗的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李向丽 2007)(刘航2005)(林汉等 2008)。唐朝的牡丹诗主要集中在晚唐和五代时期。中唐时期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彻底摧毁了开元盛世的繁华,然而这一次政治动乱却使得之前只供王公贵族玩赏的牡丹随着宫廷园艺技师、花匠的出逃而在民间传播开来。因此,唐朝时期的牡丹玩赏活动就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此后,宫廷牡丹玩赏活动逐渐消歇,而宫廷之外的牡丹玩赏活动逐渐兴盛起来,这也是晚唐及五代牡丹诗较多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牡丹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 徐莉,成仿云. 中国园林. 2017(03)
[2]寺院中的“花开富贵”——试论唐代文人隐逸观[J]. 刘斌. 鸡西大学学报. 2016(02)
[3]宋代诗词中的牡丹情结及其文化解读[J]. 洪树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4]论唐代诗文中的牡丹意象[J]. 顾玉兰. 毕节学院学报. 2014(01)
[5]从笔记小说看唐代牡丹赏玩习俗[J]. 顾玉兰. 毕节学院学报. 2013(07)
[6]从唐诗看唐代长安牡丹文化的形成[J]. 付先召. 农业考古. 2013(01)
[7]中国牡丹地域文化研究[J]. 范禄林,萨日娜.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03)
[8]浅谈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J]. 史国祥,周坚. 现代园艺. 2012(12)
[9]从《广群芳谱》看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种植的审美观[J]. 邵丹锦. 中国园林. 2012(06)
[10]牡丹园文化发展的瓶颈与突破——以山东省菏泽牡丹园文化为例[J]. 李丰安. 学习月刊. 2012(08)
博士论文
[1]唐宋诗词名花与中国文人精神传统的探索[D]. 王莹.暨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牡丹园牡丹文化景观评价研究[D]. 朱桂山.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牡丹及牡丹文化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 刘慧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3]北宋牡丹审美文化研究[D]. 付梅.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D]. 陈琦.浙江农林大学 2010
[5]佛寺园林中牡丹文化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 李青艳.北京林业大学 2010
[6]中国牡丹文化的综合研究[D]. 魏巍.河南大学 2009
[7]牡丹民俗的文化意象研究[D]. 雷燕.青海师范大学 2008
[8]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D]. 董晓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9]牡丹在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 左利娟.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98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9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