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白鹿原》的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1 10:33
  发表于1992年的小说《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品,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名作之一,一经发表,就引发了无数的研究者从各个角度来进行探析,取得了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在这些累累的硕果之中,很少就“结构”这个角度来分析《白鹿原》的小说文本。而通过梳理文本的结构,可以发现小说“建构”之谜,便也以此来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本文主要借用的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结构主义文论将文学作品分为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深层结构的表现形式,而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的基础。结构主义者力图通过可感知的表层结构,去抽象出那个隐藏文本背后先验的深层结构,以此来寻求文本的内在意义。采用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主要是结构主义叙事学、二项对立观等理论方法。另外,从“共时结构”这个概念出发,又可以使得“深层结构”进一步拓展。为此,相应地参考了一下社会文化批评、原型批评等理论方法。绪论首先就陈忠实及其《白鹿原》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节对《白鹿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性的归纳,第三节谈到了论文的创新之处,第四节就结构主义等理论的进行了相应的概述与辨析,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主义等理论方法分析《白鹿原》的可行性。正文主要分为两个...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陈忠实与《白鹿原》简介
    (二)《白鹿原》研究综述
    (三)选题意义
    (四)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一、《白鹿原》的表层结构
    (一)《白鹿原》的结构点与结构链
    (二)《白鹿原》对《蓝袍先生》人物结构的扩展
    (三)《白鹿原》叙事结构的分析
二、《白鹿原》的深层结构
    (一)二项对立
    (二)民族心理的感觉结构
    (三)白鹿“精灵”的盛世之梦
    (四)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雷蒙·威廉斯“感觉结构”概念评析[J]. 殷曼楟.  山东社会科学. 2013(06)
[2]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J]. 陈忠实.  小说评论. 2007(04)

硕士论文
[1]《白鹿原》叙事艺术探析[D]. 张丽娟.广西大学 2013
[2]《长河》的结构分析[D]. 曾淑艳.湖南科技大学 2010
[3]《白鹿原》中白鹿意象的原型解读[D]. 刘怀欣.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1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51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