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与纳兰性德爱情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3 14:18
朱彝尊、纳兰性德都是清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词人,他们用含蓄清丽的笔法,将最真切的情感融入爱情词中。朱彝尊作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其“清空醇雅”的词风在清初词坛上引领风骚,与此同时纳兰性德的“情致说”也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所以二人在词学研究中有相当大的可比性。本文就这两位词人的生平、思想及其爱情词的内容、形式、风格等多方面对朱彝尊和纳兰性德爱情词展开系统详细的比较,对他们的爱情词异同性进行归因。本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简单的介绍了清以前的爱情词,爱情词由来已久,并且在每一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清初爱情词便是在前代的发展中沉淀下来的,这一部分探究了唐五代、两宋、金元、明时期的爱情词发展特点,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词作家。第二章主要探究朱彝尊与纳兰性德爱情词的主题。两位诗人既有相同的爱情词主题,也有情感表达上的差异。相同的爱情词主题表现在两位诗人在诗中都抒发了爱情的甜蜜、相思与悼亡,表达了对爱情的真挚与执着追求。情感表达上的差异则表现在朱彝尊的爱恋都是压抑的,但纳兰的些许小美满是跃然纸上,清晰可寻。第三章是比较朱彝尊与纳兰性德爱情词的艺术特点。分别探讨了他们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意象活用...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爱情词界定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清前爱情词概观
一、晚唐五代爱情词
二、宋代爱情词
三、金元时期爱情词
四、明代爱情词
第二章 朱彝尊与纳兰爱情词主题比较
一、相似的内容主题
(一)恋情词
(二)离别相思之词
(三)悼亡之词
二、不同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 朱彝尊与纳兰爱情词艺术特点比较
一、结构体式
(一)联章与散词
(二)巧用小令
二、表现手法
(一)纳兰:重比兴,好用典
(二)朱彝尊:善白描、曲笔
三、意象活用
(一)意象群
(二)爱情词之“梦”
第四章 朱彝尊与纳兰爱情词异同成因探究
一、身世背景、个性气质影响
二、人生阅历、思想心态影响
三、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世纪以来纳兰性德研究述评[J]. 陈水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多文之谓儒”—以《原教》篇为中心看朱彝尊之“文章尔雅”[J]. 张宗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3]试论朱彝尊词学理论的成就及意义[J]. 孙克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1)
[4]朱彝尊“宗南宋”“尚清雅”新论[J]. 陈晓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5]厉鹗与朱彝尊“清空”词风之差异及文化探源[J]. 周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6]朱彝尊《静志居琴趣》的自传性叙事结构——清词代表性文本阅读之一[J]. 吴蓓.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1)
[7]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完)[J]. 叶嘉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8]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J]. 叶嘉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2)
[9]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J]. 黄士吉. 社会科学辑刊. 1992(01)
[10]论纳兰容若的个性气质对其词的影响[J]. 杨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
博士论文
[1]朱彝尊交游考论[D]. 崔晓新.山东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朱彝尊《静志居琴趣》研究[D]. 宋春辉.延边大学 2012
[2]纳兰性德诗词比较研究[D]. 冯曦缘.西北师范大学 2011
[3]李煜、晏几道、纳兰性德梦词对比研究[D]. 李晔坤.北京语言大学 2008
[4]朱彝尊诗歌研究[D]. 陈淳淳.湘潭大学 2008
[5]一往情深深几许[D]. 王晶.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5482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爱情词界定
二、论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清前爱情词概观
一、晚唐五代爱情词
二、宋代爱情词
三、金元时期爱情词
四、明代爱情词
第二章 朱彝尊与纳兰爱情词主题比较
一、相似的内容主题
(一)恋情词
(二)离别相思之词
(三)悼亡之词
二、不同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 朱彝尊与纳兰爱情词艺术特点比较
一、结构体式
(一)联章与散词
(二)巧用小令
二、表现手法
(一)纳兰:重比兴,好用典
(二)朱彝尊:善白描、曲笔
三、意象活用
(一)意象群
(二)爱情词之“梦”
第四章 朱彝尊与纳兰爱情词异同成因探究
一、身世背景、个性气质影响
二、人生阅历、思想心态影响
三、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世纪以来纳兰性德研究述评[J]. 陈水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多文之谓儒”—以《原教》篇为中心看朱彝尊之“文章尔雅”[J]. 张宗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3]试论朱彝尊词学理论的成就及意义[J]. 孙克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1)
[4]朱彝尊“宗南宋”“尚清雅”新论[J]. 陈晓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
[5]厉鹗与朱彝尊“清空”词风之差异及文化探源[J]. 周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6]朱彝尊《静志居琴趣》的自传性叙事结构——清词代表性文本阅读之一[J]. 吴蓓. 浙江社会科学. 2007(01)
[7]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完)[J]. 叶嘉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8]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J]. 叶嘉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2)
[9]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J]. 黄士吉. 社会科学辑刊. 1992(01)
[10]论纳兰容若的个性气质对其词的影响[J]. 杨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
博士论文
[1]朱彝尊交游考论[D]. 崔晓新.山东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朱彝尊《静志居琴趣》研究[D]. 宋春辉.延边大学 2012
[2]纳兰性德诗词比较研究[D]. 冯曦缘.西北师范大学 2011
[3]李煜、晏几道、纳兰性德梦词对比研究[D]. 李晔坤.北京语言大学 2008
[4]朱彝尊诗歌研究[D]. 陈淳淳.湘潭大学 2008
[5]一往情深深几许[D]. 王晶.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5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5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