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传奇十种》评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13:07
明末清初文坛上,李渔是位独树一帜、诸体皆擅的全能型文人。他不仅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戏曲作品,还创作出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顺利地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推向高峰。《笠翁传奇十种》作为他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作品之一,历来备受文人的推崇和喜爱。因此,围绕《笠翁传奇十种》,存留了诸多文士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评点文字。本文立足《笠翁传奇十种》的评点,从序评者的评论、解读入手,考究作者与序评者的理论对接和错位,考察序评者对李渔创作的影响,并分析《笠翁传奇十种》评点的艺术魅力,探讨李渔在中国戏曲史上的独特地位。本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章“《笠翁传奇十种》评点概述与序评者补证”。本章主要从评点概述、序评者与作者交往、序评者身份分析和“莫愁钓客”考证四个角度进行阐述,对《笠翁传奇十种》的序评特点、序评者身份特点以及序评者与作者的交往进行挖掘和研究;对沈新林先生和骆兵先生提出的“莫愁钓客”具体身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考证,并得出“莫愁钓客”可能是王概别号而非李渔别号的结论。第二章“《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对作品的解读”。本章从作品主旨揭示、人物形象解读、艺术魅力探究三个方...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笠翁传奇十种》评点概述与序评者补证
第一节 《笠翁传奇十种》评点概述
第二节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与作者的交往
第三节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身份分析
第四节 《笠翁传奇十种》“莫愁钓客”考证
第二章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对作品的解读
第一节 作品主旨揭示
第二节 人物形象解读
第三节 艺术魅力探析
第三章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与作者理论对接和错位
第一节 序评者与作者的理论对接
第二节 序评者与作者的理论错位
第四章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对作者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评点增强了李渔的创作自信
第二节 评点修正了李渔的创作主旨
第三节 评点丰富了李渔的创作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渔的“风流道学”与清初士人心态的蜕变[J]. 黄春燕. 民族艺术研究. 2017(03)
[2]论李渔曲学理论与实际创作的出入和统一——以《怜香伴》为例[J]. 陈阳雪.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05)
[3]论析黄媛介评《意中缘》传奇[J]. 王馨蔓. 戏剧艺术. 2016(03)
[4]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实用主义观念及其成因[J]. 卢旭.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4)
[5]从李渔看古代小说与戏曲创作的双向渗透[J]. 吴昌林,黄徐玲. 戏剧文学. 2013(07)
[6]论杜濬小说评点的喜剧性及其成因[J]. 卢旭.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7]论李渔戏曲接受理论的独特性[J]. 邓新华. 江汉论坛. 2012(01)
[8]论李渔戏剧接受与创作理论的辩证思考[J]. 高日晖,于杰. 大连大学学报. 2011(04)
[9]李渔传奇对小说的重写[J]. 宋英英. 名作欣赏. 2011(05)
[10]李渔“四种小说”与“四部传奇”辨析——兼论李渔“戏”论和小说创作的一致性[J]. 蔺九章. 四川戏剧. 2010(03)
博士论文
[1]清代戏曲评点史论[D]. 张勇敢.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D]. 郑菡.复旦大学 2005
[3]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 卢寿荣.复旦大学 2003
[4]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 骆兵.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笠翁十种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刘飞飞.江苏师范大学 2012
[2]评点者与创作者的互生共存[D]. 顾晶晶.扬州大学 2010
[3]《笠翁传奇十种》宾白研究[D]. 林晓芝.集美大学 2010
[4]李渔《闲情偶寄》之曲论研究[D]. 庞瑞东.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5]李渔戏曲理论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D]. 卢旭.辽宁师范大学 2007
[6]李渔家班与李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间的互动[D]. 朱秋娟.扬州大学 2006
[7]论李渔传奇创作的新异性[D]. 周建民.江西师范大学 2006
[8]试论李渔戏曲理论和创作实践的错位关系[D]. 许莉莉.苏州大学 2004
[9]《笠翁十种曲》研究[D]. 邓丹.首都师范大学 2004
[10]论李渔的《十种曲》[D]. 姚安.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59441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笠翁传奇十种》评点概述与序评者补证
第一节 《笠翁传奇十种》评点概述
第二节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与作者的交往
第三节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身份分析
第四节 《笠翁传奇十种》“莫愁钓客”考证
第二章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对作品的解读
第一节 作品主旨揭示
第二节 人物形象解读
第三节 艺术魅力探析
第三章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与作者理论对接和错位
第一节 序评者与作者的理论对接
第二节 序评者与作者的理论错位
第四章 《笠翁传奇十种》序评者对作者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评点增强了李渔的创作自信
第二节 评点修正了李渔的创作主旨
第三节 评点丰富了李渔的创作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渔的“风流道学”与清初士人心态的蜕变[J]. 黄春燕. 民族艺术研究. 2017(03)
[2]论李渔曲学理论与实际创作的出入和统一——以《怜香伴》为例[J]. 陈阳雪.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05)
[3]论析黄媛介评《意中缘》传奇[J]. 王馨蔓. 戏剧艺术. 2016(03)
[4]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实用主义观念及其成因[J]. 卢旭.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4)
[5]从李渔看古代小说与戏曲创作的双向渗透[J]. 吴昌林,黄徐玲. 戏剧文学. 2013(07)
[6]论杜濬小说评点的喜剧性及其成因[J]. 卢旭.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7]论李渔戏曲接受理论的独特性[J]. 邓新华. 江汉论坛. 2012(01)
[8]论李渔戏剧接受与创作理论的辩证思考[J]. 高日晖,于杰. 大连大学学报. 2011(04)
[9]李渔传奇对小说的重写[J]. 宋英英. 名作欣赏. 2011(05)
[10]李渔“四种小说”与“四部传奇”辨析——兼论李渔“戏”论和小说创作的一致性[J]. 蔺九章. 四川戏剧. 2010(03)
博士论文
[1]清代戏曲评点史论[D]. 张勇敢.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李卓吾”小说、戏曲评点研究[D]. 郑菡.复旦大学 2005
[3]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 卢寿荣.复旦大学 2003
[4]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 骆兵.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笠翁十种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刘飞飞.江苏师范大学 2012
[2]评点者与创作者的互生共存[D]. 顾晶晶.扬州大学 2010
[3]《笠翁传奇十种》宾白研究[D]. 林晓芝.集美大学 2010
[4]李渔《闲情偶寄》之曲论研究[D]. 庞瑞东.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5]李渔戏曲理论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D]. 卢旭.辽宁师范大学 2007
[6]李渔家班与李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间的互动[D]. 朱秋娟.扬州大学 2006
[7]论李渔传奇创作的新异性[D]. 周建民.江西师范大学 2006
[8]试论李渔戏曲理论和创作实践的错位关系[D]. 许莉莉.苏州大学 2004
[9]《笠翁十种曲》研究[D]. 邓丹.首都师范大学 2004
[10]论李渔的《十种曲》[D]. 姚安.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59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5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