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循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19:57
陈循(1385-1462),字德遵,江西泰和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第一,初授翰林修撰,累官至内阁首辅兼少保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有《芳洲诗集》《东行百咏集句》及《芳洲文集》传世,其诗歌创作较为丰富,存诗1200余首,各体兼备。自明“前七子”以来,台阁体这一类作品常遭到人们诟病,因此,作为台阁诗人的陈循,学界对其诗歌研究不够重视。本文则以陈循诗歌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生平、交游等创作背景并着重分析其诗歌内容与风格特点。全文共有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梳理陈循的研究现状及揭櫫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正文部分介绍了陈循的生平与交游情况,将其生平分为“从学时期”、“高中状元”及“流放铁岭”三个阶段;而交游则从“以杨士奇为主的同乡交往”与“以宴游唱诗为主的官场交往”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对陈循的诗歌进行分类,将其诗歌分为送别诗、题画与八景诗、即事感怀诗、纪行与边塞诗四类,并详细分析了每一类的具体内容,以求对其诗歌创作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第四章论述了陈循诗歌的风格。本章将其诗风主要分为台阁体风格与清刚诗风,并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以求客观地...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陈循的生平、交游
2.1 人生经历
2.1.1 从学时期:名下果无虚士
2.1.2 高中状元仕途顺遂
2.1.3 流放铁岭归乡终老
2.2 交游概况
2.2.1 以杨士奇为主的同乡交往
2.2.2 以宴游赋诗为主的官场交往
第3章 陈循诗歌的题材及内容
3.1 送别诗
3.1.1 应酬与劝勉
3.1.2 离愁别绪
3.1.3 送别场景
3.2 题画与八景诗
3.2.1 题画诗
3.2.2 八景诗:人文与自然景观
3.3 即事感怀诗
3.3.1 对生活场景的描写
3.3.2 苦闷的情感与炎凉交情
3.4 纪行与边塞诗
3.4.1 北征扈从与北上之行
3.4.2 盛唐气概与征妇之言
第4章 陈循诗歌的风格
4.1 台阁体风格
4.1.1 颂圣德与歌太平
4.1.2 儒家雅正审美观念
4.2 台阁之外的一缕清风:陈循清刚诗风探析
4.2.1 饶越石清刚之气
4.2.2 清拔刚劲的语言风格
第5章 陈循诗风成因的个人因素
5.1 人生经历及性格的影响
5.1.1 人生经历
5.1.2 个人性格
5.2 文学观念的影响
5.2.1 文以载道:德行为本,文艺为末
5.2.2 文以达意:本之以理,充之以气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164071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陈循的生平、交游
2.1 人生经历
2.1.1 从学时期:名下果无虚士
2.1.2 高中状元仕途顺遂
2.1.3 流放铁岭归乡终老
2.2 交游概况
2.2.1 以杨士奇为主的同乡交往
2.2.2 以宴游赋诗为主的官场交往
第3章 陈循诗歌的题材及内容
3.1 送别诗
3.1.1 应酬与劝勉
3.1.2 离愁别绪
3.1.3 送别场景
3.2 题画与八景诗
3.2.1 题画诗
3.2.2 八景诗:人文与自然景观
3.3 即事感怀诗
3.3.1 对生活场景的描写
3.3.2 苦闷的情感与炎凉交情
3.4 纪行与边塞诗
3.4.1 北征扈从与北上之行
3.4.2 盛唐气概与征妇之言
第4章 陈循诗歌的风格
4.1 台阁体风格
4.1.1 颂圣德与歌太平
4.1.2 儒家雅正审美观念
4.2 台阁之外的一缕清风:陈循清刚诗风探析
4.2.1 饶越石清刚之气
4.2.2 清拔刚劲的语言风格
第5章 陈循诗风成因的个人因素
5.1 人生经历及性格的影响
5.1.1 人生经历
5.1.2 个人性格
5.2 文学观念的影响
5.2.1 文以载道:德行为本,文艺为末
5.2.2 文以达意:本之以理,充之以气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164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6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