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寒音:高密诗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11:13
高密诗派是清代中期具有浓郁传统精神与鲜明地域特色的诗歌流派。其在当时影响颇大,声名远在齐鲁之外,影响持续近二百年。然而,对高密诗派的研究明显不足。上个世纪60年代,有专文进行论述,90年代以来渐渐引起学界重视。这一时期对“高密诗派”整体研究不够系统全面,深入开掘不够。高密诗派研究存在几个不能不予以正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对高密诗派的专门研究;二是对高密诗派相关文献材料掌握不足;三是多数研究仍延续汪辟疆《论高密诗派》观点;四是个案研究对象仍局限在“二李”(李怀民、李宪乔)身上,对高密派其他重要诗人(如李秉礼、刘大观等)以及高密派前辈(如几位高密单氏诗人)、后辈(如“后四灵”、王新亭等)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对高密诗派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是本选题的期待。论者依靠地缘优势、师长帮助,搜集到高密诗派相关诗人著作,以高密诗派各成员的诗文集为基础,借助史学著作、文学史著作、地方志、人物评传等文献,采用文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的相关知识,综合人物的性情、学问、志向、经历等方面进行细微的文本分析。研究之目的,则是试图以各成员的创作为研究重心,通过细微的文本分析探究包括“高密三...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重要问题的厘清
第一章 高密诗派的兴起
第一节 乾嘉诗坛概况
第二节 山左诗学传统
第三节 寒士生存状况与“高密三李”
第二章 高密诗派的诗学思想——以“高密二李”为中心
第一节 尊崇古意,发为真声
第二节 摒弃常熟,规避时俗
第三节 李宪乔:与袁论诗,痛斥“格调”
第四节 从《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说》看李怀民对张籍的评价
第三章 身负高才的诗人——“高密三李”之李宪乔(上)
第一节 清高自守的性情和仕隐两难的处境
第二节 兼取百家,尤重韩贾的师法渊源
第四章 身负高才的诗人——“高密三李”之李宪乔(下)
第一节 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第二节 羁旅思乡诗
第三节 游历山水诗
第四节 写景·阐理·动静·用典——李宪乔诗歌的艺术手法
第五章 自写本色的诗人——“高密三李”之李怀民
第一节 李怀民诗歌的自遣意识
第二节 悼亡诗
第三节 诗中有人
第六章 儒者与诗人合一的典范——“高密三李”之李宪暠
第一节 坚奉儒学,性情傲岸
第二节 诗与人一,崇真尚实的诗学思想
第三节 儒者情怀,心系自然
第四节 以情入景,观物推理的创作机制
第七章 涵滈于陶韦之间的诗人—李秉礼
第一节 生平及与高密派的渊源
第二节 根坻于陶,涵滈于韦的师法渊源
第八章 身份与心态悖反的诗人——刘大观
第一节 师古不泥古的诗学思想
第二节 身为知州,心向寒士
第三节 达于天人之际的玄思
第四节 清真雅健的诗风
第九章 开其先续其后的高密诗群
第一节 开其先河的“高密三单”
第二节 绍述高密诗派的“后四灵”与王新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袁枚诗学的历史意义及对清代诗学的影响[J]. 蒋寅. 古典文学知识. 2017(03)
[2]痛感的审美:韩愈诗歌的身体书写[J]. 周裕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3]《西圃诗说》诗学思想探要[J]. 李根.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4]沈德潜诗学的渊源、发展及命名[J]. 蒋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5]高密诗学的传播途径与影响[J]. 蒋寅. 铜仁学院学报. 2015(02)
[6]“神韵”与“性灵”的消长——康、乾之际诗学观念嬗变之迹[J]. 蒋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7]论清代中期岭南地区的宗韩之风[J]. 丁俊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8]评点视野下的张籍五律诗歌艺术——以李怀民评点为例[J]. 宗瑞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9]从李怀民看“中晚唐诗以张籍贾岛两派为主”说的始末[J]. 王腊梅. 图书馆杂志. 2009(02)
[10]贾岛与中晚唐诗歌的意象化进程[J]. 蒋寅. 文学遗产. 2008(05)
硕士论文
[1]刘大观及其诗歌研究[D]. 陆增翰.广西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65378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重要问题的厘清
第一章 高密诗派的兴起
第一节 乾嘉诗坛概况
第二节 山左诗学传统
第三节 寒士生存状况与“高密三李”
第二章 高密诗派的诗学思想——以“高密二李”为中心
第一节 尊崇古意,发为真声
第二节 摒弃常熟,规避时俗
第三节 李宪乔:与袁论诗,痛斥“格调”
第四节 从《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说》看李怀民对张籍的评价
第三章 身负高才的诗人——“高密三李”之李宪乔(上)
第一节 清高自守的性情和仕隐两难的处境
第二节 兼取百家,尤重韩贾的师法渊源
第四章 身负高才的诗人——“高密三李”之李宪乔(下)
第一节 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第二节 羁旅思乡诗
第三节 游历山水诗
第四节 写景·阐理·动静·用典——李宪乔诗歌的艺术手法
第五章 自写本色的诗人——“高密三李”之李怀民
第一节 李怀民诗歌的自遣意识
第二节 悼亡诗
第三节 诗中有人
第六章 儒者与诗人合一的典范——“高密三李”之李宪暠
第一节 坚奉儒学,性情傲岸
第二节 诗与人一,崇真尚实的诗学思想
第三节 儒者情怀,心系自然
第四节 以情入景,观物推理的创作机制
第七章 涵滈于陶韦之间的诗人—李秉礼
第一节 生平及与高密派的渊源
第二节 根坻于陶,涵滈于韦的师法渊源
第八章 身份与心态悖反的诗人——刘大观
第一节 师古不泥古的诗学思想
第二节 身为知州,心向寒士
第三节 达于天人之际的玄思
第四节 清真雅健的诗风
第九章 开其先续其后的高密诗群
第一节 开其先河的“高密三单”
第二节 绍述高密诗派的“后四灵”与王新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袁枚诗学的历史意义及对清代诗学的影响[J]. 蒋寅. 古典文学知识. 2017(03)
[2]痛感的审美:韩愈诗歌的身体书写[J]. 周裕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3]《西圃诗说》诗学思想探要[J]. 李根.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4]沈德潜诗学的渊源、发展及命名[J]. 蒋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5]高密诗学的传播途径与影响[J]. 蒋寅. 铜仁学院学报. 2015(02)
[6]“神韵”与“性灵”的消长——康、乾之际诗学观念嬗变之迹[J]. 蒋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7]论清代中期岭南地区的宗韩之风[J]. 丁俊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8]评点视野下的张籍五律诗歌艺术——以李怀民评点为例[J]. 宗瑞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9]从李怀民看“中晚唐诗以张籍贾岛两派为主”说的始末[J]. 王腊梅. 图书馆杂志. 2009(02)
[10]贾岛与中晚唐诗歌的意象化进程[J]. 蒋寅. 文学遗产. 2008(05)
硕士论文
[1]刘大观及其诗歌研究[D]. 陆增翰.广西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65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6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