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04:21
“鸳鸯蝴蝶派”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现象。这是一个庞大、繁复的群体,其创作涵盖小说、散文、旧体诗词、戏剧、电影等多方面,尤以数量多、影响大的小说创作扬名文坛。由于新文学家的批判、排挤以及长期以来的偏见,鸳鸯蝴蝶派不被主流文学接纳,甚至被视为现代小说中的“逆流”而被排除在“现代文学”之外。然而,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民国“文学场”,鸳蝴派的真实面貌逐渐呈现。他们的作品并非完全守旧,也同样富含“现代性”。这种“现代性”的发生既不是学界普遍认定的“外发型”论,也不是少数学者提出的“内生型”论,而是三股力量——现代生产机制、域外小说和传统文学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职业作家的生产、现代传媒的传播、市民读者的接受构成鸳鸯蝴蝶派小说外在的现代生产机制,形成于清末民初上海的都会环境。它推动文学由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促使鸳蝴作家重新思考并建立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报刊媒介对鸳蝴派小说现代性的发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鸳鸯蝴蝶派作家在翻译域外小说的过程中,自觉地吸收外国文艺的优长,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在某些方面具备一些现代形态。同时,传统人文主...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性发生
第一节 现代生产机制的推动
一、都市化与生产机制
二、报刊媒介与现代性
第二节 域外小说的启迪
一、域外小说的译介
二、鸳蝴派作家的翻译活动
第三节 传统文学的影响
一、传统人文主义思想
二、传统文体
三、“史传”与“诗骚”传统
四、“兴味”传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主题现代性
第一节 爱情与婚姻的现代性诉求
一、情之形态:从纯洁的情到世俗的爱
二、新型婚恋观:凸显自由、平等意识
三、肯定个体生命意志和独立人格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文学书写
一、鸳蝴派作家的都市生活体验
二、鸳蝴派小说的都市书写
三、鸳蝴派作家的都市文化心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鸳鸯蝴蝶派小说艺术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审美创作观:兴味
一、“兴味”小说观的形成
二、“兴味”小说观的内容
三、“兴味”追求的现代性意义
第二节 文体的现代性
一、现代短篇小说的崛起
二、传统章回体的现代改写
第三节 叙事模式的现代性
一、突破全知叙事视角
二、突破“线性”叙事时间
三、突破“情节中心”叙事结构
四、由文言走向新白话的叙事语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性与当代文学
第一节 传播现代性与当代通俗小说
一、鸳鸯蝴蝶派作家与电影
二、“小说+电影”模式
三、当代通俗小说的影视传播
第二节 类型化生产与新媒体文学
一、鸳蝴派小说商品化生产与新媒体文学
二、鸳蝴派小说类型化与新媒体文学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鸳蝴派与现代性的同步[J]. 孔庆东. 文学评论. 2014(05)
[2]冯梦龙们—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中国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J]. 范伯群,刘小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3]城市:中国现代作家的一个独特心结[J]. 刘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7)
[4]启蒙·审美·游戏——“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现代性维度分析[J]. 宋向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5]民国初年“旧派”小说家的声音[J]. 黄霖. 文学评论. 2010(05)
[6]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J]. 欧阳友权,吴英文. 文艺理论研究. 2010(04)
[7]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危机和新型机制的生成[J]. 邵燕君. 文艺争鸣. 2009(12)
[8]五四新文化论争中的现代性问题[J]. 于爱成. 文艺争鸣. 2009(09)
[9]20世纪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现代性[J]. 王进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和入史问题[J]. 汤哲声. 文学评论. 2008(02)
博士论文
[1]民初“兴味派”小说家研究[D]. 孙超.复旦大学 2011
[2]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 温奉桥.山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清末民初文学文本中的“日化”现象[D]. 肖霞.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1768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性发生
第一节 现代生产机制的推动
一、都市化与生产机制
二、报刊媒介与现代性
第二节 域外小说的启迪
一、域外小说的译介
二、鸳蝴派作家的翻译活动
第三节 传统文学的影响
一、传统人文主义思想
二、传统文体
三、“史传”与“诗骚”传统
四、“兴味”传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主题现代性
第一节 爱情与婚姻的现代性诉求
一、情之形态:从纯洁的情到世俗的爱
二、新型婚恋观:凸显自由、平等意识
三、肯定个体生命意志和独立人格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文学书写
一、鸳蝴派作家的都市生活体验
二、鸳蝴派小说的都市书写
三、鸳蝴派作家的都市文化心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鸳鸯蝴蝶派小说艺术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审美创作观:兴味
一、“兴味”小说观的形成
二、“兴味”小说观的内容
三、“兴味”追求的现代性意义
第二节 文体的现代性
一、现代短篇小说的崛起
二、传统章回体的现代改写
第三节 叙事模式的现代性
一、突破全知叙事视角
二、突破“线性”叙事时间
三、突破“情节中心”叙事结构
四、由文言走向新白话的叙事语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现代性与当代文学
第一节 传播现代性与当代通俗小说
一、鸳鸯蝴蝶派作家与电影
二、“小说+电影”模式
三、当代通俗小说的影视传播
第二节 类型化生产与新媒体文学
一、鸳蝴派小说商品化生产与新媒体文学
二、鸳蝴派小说类型化与新媒体文学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鸳蝴派与现代性的同步[J]. 孔庆东. 文学评论. 2014(05)
[2]冯梦龙们—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中国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J]. 范伯群,刘小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3]城市:中国现代作家的一个独特心结[J]. 刘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07)
[4]启蒙·审美·游戏——“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现代性维度分析[J]. 宋向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5]民国初年“旧派”小说家的声音[J]. 黄霖. 文学评论. 2010(05)
[6]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J]. 欧阳友权,吴英文. 文艺理论研究. 2010(04)
[7]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危机和新型机制的生成[J]. 邵燕君. 文艺争鸣. 2009(12)
[8]五四新文化论争中的现代性问题[J]. 于爱成. 文艺争鸣. 2009(09)
[9]20世纪一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转型和现代性[J]. 王进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现代性”和入史问题[J]. 汤哲声. 文学评论. 2008(02)
博士论文
[1]民初“兴味派”小说家研究[D]. 孙超.复旦大学 2011
[2]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 温奉桥.山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清末民初文学文本中的“日化”现象[D]. 肖霞.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17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1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