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时间·音乐文学:中国文学发生的一种解读
发布时间:2021-06-13 12:51
中国文学属于"音乐文学",其表层形态是时间性艺术,但深层基础则与巫文化密不可分。首先,巫文化中承载着早期时间观念,主体力量在"宙"与"太阳"两个显性意符中得以确立,四时流转、天道循环的时间意识亦是巫文化的遗存。其次,巫性时间观念从甲骨卜辞开始逐渐向艺术领域渗透,经诗、骚的淬炼形成普遍性艺术逻辑,并潜在地规约着中国音乐文学的风格、形式和技法。最后,巫术时间通过生命节奏的变体,最终以"时间性"的方式留续于文学内部,并在"音律"向"格律"的转型过程中发挥持续影响力。
【文章来源】:艺术评论.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巫文化与早期时间观念
二、时间观念的文学呈现
三、音乐文学的时间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楚辞》的时间观念[J]. 小南一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2]略论甲骨卜辞中“翌”与“来”的时间差异[J]. 苗利娟. 中国语文. 2012(03)
本文编号:3227544
【文章来源】:艺术评论. 2020,(01)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巫文化与早期时间观念
二、时间观念的文学呈现
三、音乐文学的时间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楚辞》的时间观念[J]. 小南一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2]略论甲骨卜辞中“翌”与“来”的时间差异[J]. 苗利娟. 中国语文. 2012(03)
本文编号:3227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2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