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5 16:00
  本文在深入阅读分析南朝诗歌文本的基础上,对诗歌与城市进行交叉研究,以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为研究对象。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缘由、研究对象以及对所涉及的“历史记忆”、“当下镜像”等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论文研究意义。其次介绍目前学界关于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综述,最后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方法等。第一章探讨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概述。叙述诗人活动地域、身份和诗歌的艺术形式,总体把握南朝诗歌城市形象的书写概况,以及主要从城市的发展、文学积淀、历史文献的支撑三方面来叙述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的历史背景。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形象产生的前提,文学的积淀和文献的记载为南朝诗歌城市形象的书写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资源。第二章对“历史记忆”类诗中城市形象进行探究。以描写北方城市形象的南朝诗歌为基点,叙述包括以街道、宫殿为主的都城物质景观,以长安游侠少年、洛阳少年、妓女、宫嫔、官吏为主的城市人物,市民生活三类北方城市形象。诗人笔下的北方城市形象带有奢侈、轻浮的特点,与南朝诗人个体诉求以及南朝的社会风气相关。第三章对“当下镜像”类诗中城市形象进行探... 

【文章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重难点和方法
第一章 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概述
    第一节 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概况
        一、诗人概况
        二、诗歌概况
            (一)“历史记忆”类诗歌的艺术形式
            (二)“当下镜像”类诗歌的艺术形式
    第二节 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的历史背景
        一、城市的发展
        二、文学的积淀
        三、历史文献的支撑
第二章 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中的“历史记忆”
    第一节 诗歌中的北方都城物质景观的呈现
        一、城市的外观轮廓
        二、城中街道
        三、城中宫殿
    第二节 诗歌中的北方城市人物的剪影
        一、长安游侠少年形象
        二、洛阳贵族少年形象
        三、城中妓女形象
        四、宫嫔形象
        五、官吏形象
    第三节 诗歌中的北方市民生活状态的勾勒
        一、市民公共空间生活
        二、城市家庭私有空间生活
    第四节 “历史记忆”类诗歌城市形象呈现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城市形象呈现的特点
            (一)城市形象偏于奢侈
            (二)城市形象偏于轻浮
        二、城市形象特征产生的原因
            (一)个体的内心诉求的影响
            (二)南朝社会风气的影响
第三章 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中的“当下镜像”
    第一节 诗歌中的南方城市物质景观的呈现
        一、城市的外观轮廓
        二、城中宫苑
        三、城中大道
    第二节 诗歌中的南方城市人物的剪影
        一、城中妓女形象
        二、宫嫔形象
        三、城中闺妇形象
        四、官吏形象
        五、帝王形象
    第三节 诗歌中的南方城市体验的描写
        一、对京都的留恋
        二、对城市不合理现象的批判
    第四节 “当下镜像”类诗歌城市形象呈现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城市形象呈现的特点
            (一)城市景观与自然山水景物并置的特点
            (二)人物偏重女性美的描写
            (三)相矛盾的城市体验
        二、城市形象特征产生的原因
            (一)城市景观与自然景物并置的原因
            (二)人物偏重女性美的描写的原因
            (三)相矛盾的城市体验出现的原因
第四章 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不足
    第一节 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在文学史上的成就
        一、城市作为文学的观照对象得以明显地确立
        二、创作手法与主题的发展与影响
        三、诗歌创作中讴歌城市与批判城市的悖反现象的出现和影响
        四、金陵意象在后世描写城市形象的诗歌中得以重现
    第二节 南朝诗歌城市形象书写在文学史上的不足
        一、城市形象书写的艺术感染力不强
        二、城市形象书写不鲜明、不全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陈隋乐府诗中的都市书写及其影响[J]. 祝丽君.  名作欣赏. 2015(33)
[2]论梁朝乐舞诗的才色分离——兼与唐代乐舞诗比较[J]. 杨林夕.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3]对“刘生”形象的集体歌咏[J]. 陈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4]中国古代城市诗歌中的野趣及其审美评判[J]. 卢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5]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以《长安道》《洛阳道》为中心[J]. 杨基燕,王志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6]乐府歌诗《相逢行》东晋南朝演变考[J]. 宋亚莉.  东方论坛. 2011(02)
[7]理想与现实的失衡——魏晋六朝游侠诗歌刍议[J]. 严正道.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5)
[8]汉魏六朝文人笔下的京都遗韵[J]. 李燕,季晓鑫.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9]梁武帝《江南弄》七曲研究[J]. 许云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4)
[10]陈代《杂曲》与宫体诗写作模式新趋向[J]. 胡大雷.  闽江学院学报. 2009(04)

博士论文
[1]城市与文学[D]. 王柳芳.苏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魏晋六朝游侠诗研究[D]. 阮森丽.暨南大学 2017
[2]南朝诗歌与建康宫苑关系研究[D]. 王玥铖.广西师范大学 2017
[3]南朝京都建康与文学关系研究[D]. 王芳.江南大学 2014
[4]论汉乐府《长安有狭斜行》的拟作诗(汉—唐)[D]. 夏欢.浙江师范大学 2012
[5]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范式意义[D]. 符松硕.华中师范大学 2011
[6]中古都邑诗研究[D]. 陈娜.湖南大学 2011
[7]魏晋南北朝侠风与诗歌研究[D]. 王艳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0
[8]六朝游侠风貌与游侠诗[D]. 葛海鹏.河北师范大学 2008
[9]唐前及唐代咏侠诗研究[D]. 柳卓霞.青岛大学 2006
[10]论南朝文人集团[D]. 丁国祥.辽宁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31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31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4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