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九叶诗派诗歌中的时间意识

发布时间:2021-06-16 20:50
  九叶诗派在现代文学史上往往作为1940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以西南联大诗人群、九叶诗人、冯至与穆旦的新诗创作、现代主义诗潮的“新生代”等面貌呈现。艾青、田间、胡风与七月诗派等与之并存,这是现代文学史中1940年代新诗的主要格局。1940年代文学的时间跨度通常被界定在1937-1949年间,期间经历了中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而1940年代知识分子面临战争引发的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危机。同一社会时空下产生的不同诗歌样式彰显了诗人对不同生存处境的思索,以及面对危机的多种选择。本文便从九叶诗派诗歌中的时间意识出发,揭示九叶诗人们对时代社会的感知与体验,诗歌中呈现的反思与批判的精神特性。选择九叶诗派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源自诗歌中普遍的时间书写,时间意识承载着重要的时代历史内涵。九叶诗人的诗作中,无论是“钟”、“表”等度量时间的物质载体,还是“八小时”、“十二小时”等具体化的时间片段;无论是不断被回顾的历史,还是永远在展望的未来,这些诗歌中呈现的时间均勾连到人们的生存处境与内心世界,直指时代与社会的现场。另一方面,时间意识或许能为还原历史中的九叶诗派提供线索。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研...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对九叶诗人的界定
    二、选题依据和价值
    三、何谓时间意识
第一章 战争语境下的现在、过去与未来
    第一节 战时的瞬间感受
    第二节 面对历史的多重认知
    第三节 “明天”是否有“黎明”?
第二章 都市里的现代性体验
    第一节 “八小时”
    第二节 上海的“十一点四十五分”
    第三节 诗歌中的钟表
第三章 个体对时间的存在哲思
    第一节 对待新生命的态度
    第二节 生命过程中的困境
    第三节 在时间中选择与被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47至1948年间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构成及其论争[J]. 徐钺.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03)
[2]历史“时感”中的“希望”与“控诉”——论1945—1948年间穆旦诗歌创作的精神指向与矛盾[J]. 徐钺.  江汉学术. 2015(06)
[3]“九叶”诗群的凝成与左翼作家的“反向推动”[J]. 李章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3)
[4]论穆旦诗歌的时间主题[J]. 马春光.  东岳论丛. 2015(02)
[5]在“时间—价值”的迷宫中游走——穆旦诗歌新论[J]. 赵文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6]从《诗创造》到“九叶诗派”[J]. 韦泱.  新文学史料. 2006(04)
[7]诞生和死亡的时辰——论西南联大现代诗人与战争之题材[J]. 黄科安.  云南社会科学. 2006(04)
[8]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J]. 王泽龙.  人文杂志. 2006(04)
[9]从异端到典范——论四十年代的边缘化文学创作[J]. 吕周聚.  文学评论. 2006(04)
[10]T.S.艾略特与九叶诗派对“时间”的不同思索[J]. 虞又铭.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中国新诗的“时间”抒写[D]. 马春光.山东大学 2016
[2]论穆旦诗歌的历史修辞[D]. 吴向廷.北京大学 2013
[3]“九叶”诗人的诗学策略与历史关联(1937-1949)[D]. 李章斌.南京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在时空中流转[D]. 康飞.广西师范学院 2013
[2]时间·生命·梦[D]. 祁宏超.西南大学 2011
[3]类型·审美·超越[D]. 王波.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33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33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1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