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佩甫小说的人性书写
发布时间:2021-06-17 06:36
作为当代作家,李佩甫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精神成长而在文坛上独树一帜。李佩甫不为市场经济利益所撼动,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李佩甫对人性的探讨也更加丰富、成熟。李佩甫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人性图景,包含熠熠生辉的人性之光、异化扭曲的灰色人性以及美丑共存的复杂人性。从观照人性的维度,李佩甫分别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乡村和城市进行了双重审视。新时代背景下,李佩甫继承了传统的“立人”思想,在描写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同时,传达出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在小说中,李佩甫没有进行直接严肃的说教,而是借用反讽、儿童视角以及全知视角来达到言说的目的。本论文就从李佩甫小说人性图景的展现、人性书写的文化意蕴、人性剖析的艺术特色三个方面入手,对李佩甫小说的人性书写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论述。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创作概况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李佩甫小说人性图景的展现
第一节 熠熠生辉的人性之光
一、善待宽宥
二、精神自由
三、自律坚守
第二节 异化扭曲的灰色人性
一、欲望的过度膨胀
二、自私自利的心理
三、卑贱心理的桎梏
第三节 美丑共存的复杂人性
一、高尚与卑劣的交织
二、温情与冷漠的冲突
三、追求自由与软弱妥协
第二章 李佩甫小说人性书写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人性观照下的多元思考
一、对传统与现代的叩问
二、对乡土与都市的审视
第二节 现实与理想的交织
一、“立人”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二、守望与追寻:呼唤本真人性
第三章 李佩甫小说人性剖析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冷静超脱的反讽
二、情景的再现重复
第二节 叙述视角的转换
一、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
二、纯真质朴的儿童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焦虑的心灵,破碎的土地——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的情感世界与价值指向[J]. 王学谦,汪大贺.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1)
[2]论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J]. 周志雄. 小说评论. 2013(02)
[3]李佩甫:一个被低估的作家[J]. 王学谦. 小说评论. 2013(02)
[4]超越城乡对立的精神生态演绎——从《红蚂蚱绿蚂蚱》到《生命册》[J]. 马治军,鲁枢元. 南方文坛. 2013(02)
[5]李佩甫的“两地书”——评《生命册》及其他六部长篇小说[J].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2012(05)
[6]批判下的抟塑——李佩甫“平原三部曲”论[J]. 黄轶. 当代作家评论. 2012(05)
[7]挥之不去的乡土眷恋——管窥李佩甫的乡土小说世界[J]. 陈英群.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8]乡村社会权力的流变——李佩甫乡土小说的社会意义[J]. 陈英群. 当代文坛. 2009(05)
[9]论李佩甫小说的权力批判主题[J]. 李博微. 名作欣赏. 2008(04)
[10]文学豫军的创作新天地[J]. 陈英群. 平原大学学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现代性语境中的乡村政治文化言说[D]. 李少咏.河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李佩甫小说的复调性[D]. 刘超越.温州大学 2015
[2]乡土守望与城市文化冲突下的精神救赎[D]. 杨艳全.河南师范大学 2014
[3]论李佩甫乡土小说中的离土叙事[D]. 菅伟薇.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论李佩甫的乡村书写[D]. 谢红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匍匐于中原大地的悲悯情怀[D]. 林洁.浙江大学 2011
[6]刘震云小说人性剖析[D]. 蒋根旺.河南大学 2011
[7]人性的悲歌[D]. 申显丽.西北师范大学 2009
[8]逃亡与还乡:寻找人类的栖息地[D]. 张相梅.山东师范大学 2009
[9]小说叙事的一种可能[D]. 张艳.苏州大学 2008
[10]当代河南作家的乡村权力书写[D]. 田娜.暨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4682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创作概况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李佩甫小说人性图景的展现
第一节 熠熠生辉的人性之光
一、善待宽宥
二、精神自由
三、自律坚守
第二节 异化扭曲的灰色人性
一、欲望的过度膨胀
二、自私自利的心理
三、卑贱心理的桎梏
第三节 美丑共存的复杂人性
一、高尚与卑劣的交织
二、温情与冷漠的冲突
三、追求自由与软弱妥协
第二章 李佩甫小说人性书写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人性观照下的多元思考
一、对传统与现代的叩问
二、对乡土与都市的审视
第二节 现实与理想的交织
一、“立人”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二、守望与追寻:呼唤本真人性
第三章 李佩甫小说人性剖析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冷静超脱的反讽
二、情景的再现重复
第二节 叙述视角的转换
一、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
二、纯真质朴的儿童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焦虑的心灵,破碎的土地——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的情感世界与价值指向[J]. 王学谦,汪大贺.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1)
[2]论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J]. 周志雄. 小说评论. 2013(02)
[3]李佩甫:一个被低估的作家[J]. 王学谦. 小说评论. 2013(02)
[4]超越城乡对立的精神生态演绎——从《红蚂蚱绿蚂蚱》到《生命册》[J]. 马治军,鲁枢元. 南方文坛. 2013(02)
[5]李佩甫的“两地书”——评《生命册》及其他六部长篇小说[J]. 程德培. 当代作家评论. 2012(05)
[6]批判下的抟塑——李佩甫“平原三部曲”论[J]. 黄轶. 当代作家评论. 2012(05)
[7]挥之不去的乡土眷恋——管窥李佩甫的乡土小说世界[J]. 陈英群.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8]乡村社会权力的流变——李佩甫乡土小说的社会意义[J]. 陈英群. 当代文坛. 2009(05)
[9]论李佩甫小说的权力批判主题[J]. 李博微. 名作欣赏. 2008(04)
[10]文学豫军的创作新天地[J]. 陈英群. 平原大学学报. 2007(06)
博士论文
[1]现代性语境中的乡村政治文化言说[D]. 李少咏.河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李佩甫小说的复调性[D]. 刘超越.温州大学 2015
[2]乡土守望与城市文化冲突下的精神救赎[D]. 杨艳全.河南师范大学 2014
[3]论李佩甫乡土小说中的离土叙事[D]. 菅伟薇.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论李佩甫的乡村书写[D]. 谢红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匍匐于中原大地的悲悯情怀[D]. 林洁.浙江大学 2011
[6]刘震云小说人性剖析[D]. 蒋根旺.河南大学 2011
[7]人性的悲歌[D]. 申显丽.西北师范大学 2009
[8]逃亡与还乡:寻找人类的栖息地[D]. 张相梅.山东师范大学 2009
[9]小说叙事的一种可能[D]. 张艳.苏州大学 2008
[10]当代河南作家的乡村权力书写[D]. 田娜.暨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34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3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