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周涛的“大散文”创作

发布时间:2021-06-17 18:06
  周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八十年代以《天山南北》一诗在新疆文坛崭露头角,并受到曹禺的赞赏,随后与杨牧、章德益共同创作新边塞诗,被称为新边塞诗“三剑客”。自八十年代末开始,周涛转向散文创作,并且迅速的凭借着饱含生命力充满西部风情的大散文获得了大众和评论家的认同,与余秋雨并称“南余北周”,实现了从诗人到散文家的身份转换。论文对他的“大散文”创作做出了分析和阐释。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三章以及结语共五个部分。绪论,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一章,分析周涛的大散文中表现出的宏大的生命意识。第二章,重点论述了周涛大散文中的历史观,并对其大历史散文中表现出的对历史文明的反思和对人文精神的挖掘加以阐释。第三章,分析了周涛散文的表现特色,对其解放散文文体做出的贡献进行论证,并分析其散文的风格和蕴含其中的多样审美情趣。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价值、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周涛散文中的生命意识
    第一节 万物有灵的生命态度
        一、自然生命的“人化”
        二、山川草原的“人化”
    第二节 对生命的观照
        一、对自由生命状态的向往
        二、对坚韧弱小的生命的怜惜
        三、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探讨
        四、对阳刚与血性的崇拜
        五、对多民族文化影响下的个体生存状态的探讨
    第三节 寻回“非人类中心”——自然生命的复魅
        一、复魅的定义
        二、自然中心的意识
第二章 周涛散文中的大历史观
    第一节 当代视角下的历史文明反思
        一、旁观者的立场
        二、对正统价值秩序的颠覆
    第二节 立足文化立场的人文精神挖掘
        一、寻找失落的人文精神:回归大地
        二、关注社会最底层人的生命本质
第三章 周涛散文的表现特色
    第一节 解放散文文体
        一、对传统散文界限的突破
        二、提倡“大散文”的格局
        三、以小见大的反思角度
    第二节 周涛散文中的现代运思方式
        一、在困惑与焦虑中思考
        二、对生命与历史本质的深度探究
        三、感性与理性交错的语言表达
    第三节 边疆异质文化滋养的外在表达
        一、自然流畅的情感宣泄
        二、为读者构建的“异托邦”
        三、彰显西部风情的多重意象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任务和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性、生活体验和艺术上的奉献精神——重估散文家周涛的文学史意义[J]. 王贵禄.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4)
[2]与“世界”对话——周涛散文的生态学阐释[J]. 王炳欣.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02)
[3]由新疆地域文化论周涛诗歌和散文创作[J]. 杜彩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5(03)
[4]生命、边缘、焦虑——周涛、刘亮程、李娟散文的共同言说方式[J]. 汪娟.  当代文坛. 2013(06)
[5]90年代散文创作与知识分子自我身份认同[J]. 李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1(02)
[6]新时期乡土散文的美学精神[J]. 王景科,颜水生.  山东社会科学. 2010(10)
[7]来自大西北的文化抵抗——论周涛散文的文化精神[J]. 吴平安.  文艺评论. 2010(03)
[8]浅论周涛散文中的生态美学意蕴[J]. 和谈.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9]周涛散文与西部文学精神[J]. 韦济木.  名作欣赏. 2009(15)
[10]一种以人文精神贯注自然的方法——关于周涛散文《哈拉沙尔随笔》[J]. 蔡江珍.  名作欣赏. 2008(23)



本文编号:3235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35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