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史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2 20:33
苏轼作为一代文学巨匠,无论是在诗、词抑或是文等领域均取得较高成就,对当时及后代文学影响深远。在宋代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下,苏轼因其科考策论写作一举成名,备受瞩目,成为士子争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其评判历史的得失、评点历史人物的史论专文。本文从散文形式入手,以苏轼史论文为研究对象,探索苏轼史论文蕴含的思想内容、苏轼史论文论辩特色以及苏轼史论文产生的影响。文章共有四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缘由、苏轼史论文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史论文发展概况及苏轼史论文产生的背景。早期,史论主要由史臣于史书编纂中创作,后来文人开始创作独立于史书之外的史论专文,苏轼史论文便是文人史论文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苏轼大量写作史论文,与北宋时期的“疑古思潮”、科举制度改革、古文运动等其他因素密切相关。第二章探讨苏轼史论文的思想内容。苏轼一生思想丰富,然其早期创作的部分史论文中,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主要表现在他追求“德”治天下的政治理想、重视道德修养、质疑道家思想等方面;同时,苏轼史论文中也蕴含着“以史为鉴”的史学思想与正统史观。第三章研究苏轼史论文的论辩特色及其产生的影响。苏轼史论文的论辩视...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苏轼史论文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史论文的形成及苏轼史论文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史论文的形成
一、史臣之史论文
二、文士之史论文
第二节 苏轼史论文产生的背景
一、疑古思潮
二、科举制度的改革
三、诗文革新运动
第二章 苏轼史论文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儒家思想
一、政治理想
二、重视道德修养
三、质疑道家思想
第二节 史学思想
一、正统史观
二、史鉴思想
第三章 苏轼史论文的论辩特色及其影响
第一节 苏轼史论文的论辩特色
一、翻新出奇的议论视角
二、变换自如的论证方法
三、简洁晓畅的论说语言
第二节 苏轼史论文产生的影响
一、对苏轼史论文中艺术表现方法的接受
二、对苏轼史论文中论道、使事臆测现象的非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苏轼的史学成就[J]. 李哲.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2]试论三苏史论的文学化[J]. 胡静.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3]时代造就的丰碑——试析三苏治史背景[J]. 李哲.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4]论宋代政论散文之风骨[J]. 柏春梅. 新西部(理论版). 2014(24)
[5]苏轼人物史论与儒家政治思想[J]. 胡建民. 创新. 2013(05)
[6]苏轼史论文的思想与艺术特征[J]. 林峥. 南方论刊. 2013(06)
[7]苏轼“史论文”简论[J]. 花妮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8]简论宋代“三苏”的论说性散文[J]. 周红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9]宋代三苏的史论[J]. 粟品孝.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从苏轼“论管仲”说开去[J]. 何玉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9)
博士论文
[1]唐宋八大家论说文思想研究[D]. 胡静.西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唐宋八大家史论研究[D]. 王楠.河北大学 2017
[2]苏轼史论研究[D]. 吴健鹏.曲阜师范大学 2017
[3]苏轼政论散文研究[D]. 唐鹏.扬州大学 2013
[4]北宋士大夫奏议中的史论研究[D]. 黄开军.西南大学 2012
[5]三苏历史评论研究[D]. 唐晶.陕西师范大学 2011
[6]苏轼记体文研究[D]. 田甘.沈阳师范大学 2011
[7]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D]. 房伟.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8]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D]. 翟晴.山东大学 2010
[9]苏轼公文写作研究[D]. 花妮娜.西北大学 2008
[10]论苏轼“人格”与“文格”的庄学渊源[D]. 王怡波.中国人民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3497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苏轼史论文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史论文的形成及苏轼史论文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史论文的形成
一、史臣之史论文
二、文士之史论文
第二节 苏轼史论文产生的背景
一、疑古思潮
二、科举制度的改革
三、诗文革新运动
第二章 苏轼史论文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儒家思想
一、政治理想
二、重视道德修养
三、质疑道家思想
第二节 史学思想
一、正统史观
二、史鉴思想
第三章 苏轼史论文的论辩特色及其影响
第一节 苏轼史论文的论辩特色
一、翻新出奇的议论视角
二、变换自如的论证方法
三、简洁晓畅的论说语言
第二节 苏轼史论文产生的影响
一、对苏轼史论文中艺术表现方法的接受
二、对苏轼史论文中论道、使事臆测现象的非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苏轼的史学成就[J]. 李哲.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2]试论三苏史论的文学化[J]. 胡静.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3]时代造就的丰碑——试析三苏治史背景[J]. 李哲.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4]论宋代政论散文之风骨[J]. 柏春梅. 新西部(理论版). 2014(24)
[5]苏轼人物史论与儒家政治思想[J]. 胡建民. 创新. 2013(05)
[6]苏轼史论文的思想与艺术特征[J]. 林峥. 南方论刊. 2013(06)
[7]苏轼“史论文”简论[J]. 花妮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8]简论宋代“三苏”的论说性散文[J]. 周红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9]宋代三苏的史论[J]. 粟品孝.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从苏轼“论管仲”说开去[J]. 何玉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9)
博士论文
[1]唐宋八大家论说文思想研究[D]. 胡静.西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唐宋八大家史论研究[D]. 王楠.河北大学 2017
[2]苏轼史论研究[D]. 吴健鹏.曲阜师范大学 2017
[3]苏轼政论散文研究[D]. 唐鹏.扬州大学 2013
[4]北宋士大夫奏议中的史论研究[D]. 黄开军.西南大学 2012
[5]三苏历史评论研究[D]. 唐晶.陕西师范大学 2011
[6]苏轼记体文研究[D]. 田甘.沈阳师范大学 2011
[7]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D]. 房伟.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8]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D]. 翟晴.山东大学 2010
[9]苏轼公文写作研究[D]. 花妮娜.西北大学 2008
[10]论苏轼“人格”与“文格”的庄学渊源[D]. 王怡波.中国人民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3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4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