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江山之助”论

发布时间:2021-06-23 09:31
  刘勰于《文心雕龙·物色》篇提出“江山之助”说,《物色》篇探讨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问题,“江山之助”说则是肯定“江山”对创作的重要作用。限于篇幅,刘勰并未明言“江山之助”何指。“江山之助”论的思想源头为“天人合一”论和“感物”说,刘勰的“江山之助”论是指自然之山水对创作的促进作用。后世对刘勰的“江山之助”说有传承,有发展。刘勰之“江山”本义当指自然之山水。江山可以助人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广泛游历名山大川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胸襟;质朴、纯美的江山可以令人忘却俗世烦忧,沉心静气发现自然之美,雅逸其身心;而气象万千、各有其美的江山往往会让人灵机一动挥笔创作,并借助作文宣气抒怀。大美江山孕育着形形色色的“诗材”,供创作者采而用之。或壮阔、浩淼或深幽、峻峭或空寂、静谧的自然山水会让人沉浸在诗意的境界里,信手拈来即是佳句,创作会变得更加容易。诗、词、文、书、画等各类文艺作品都少不了“江山”的襄助。中国大地幅员辽阔,各地不同之江山有其不同风格之内美。创作者探寻不同风格的江山,沉浸于不同的诗境,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如李白作品,以为飘逸、流畅的风格为主,杜甫作品以沉郁、苍茫为最,王维作品则以空灵、清幽见长...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江山之助”论的源起及内涵
    第一节 “江山之助”的源起
        一、“天人合一”思想
        二、“感物”说
    第二节 “江山之助”的内涵
        一、刘勰“江山之助”说的提出
        二、刘勰“江山之助”说的本义
        三、“江山之助”说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章 “江山之助”与文艺创作
    第一节 江山助人
        一、开阔视野
        二、涵养情性
        三、雅逸身心
        四、宣气抒怀
    第二节 江山助文
        一、江山孕“诗材”
        二、江山助“诗境”
第三章 “江山之助”与文艺风格
    第一节 “江山之助”与“飘逸”
        一、“飘逸”之审美风格
        二、江山助“飘逸”
    第二节 “江山之助”与“沉郁”
        一、“沉郁”之审美风格
        二、江山助“沉郁”
    第三节 “江山之助”与“空灵”
        一、“空灵”之审美风格
        二、江山助“空灵”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士诗学“江山之助”说[J]. 张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2]《文心雕龙》“江山之助”说探究[J]. 梁雅阁.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12)
[3]从“江山之助”角度谈杜甫夔州诗[J]. 张蒙蒙.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2)
[4]论刘勰“江山之助”说的形成[J]. 刘曼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16(11)
[5]江山有待:建构物候诗学的思考路径之一[J]. 廖美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6]江山之助——论先秦楚地自然环境对楚民族性格及楚国文学创作的影响[J]. 刘桂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
[7]刘勰“江山之助”论与文学地理学——《楚辞》景观美学研究[J]. 陶礼天.  中国文论. 2014(00)
[8]《文心雕龙·物色篇》与中国古典诗歌景物描写从象喻到写实之范式转型[J]. 王宇根.  中国比较文学. 2014(02)
[9]论王十朋的山水诗与宦游诗[J]. 陶文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江山之助”新论——兼与汪、丛二先生商榷[J]. 姚大怀.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查慎行诗歌批评研究[D]. 王新芳.河北大学 2015
[2]从山水到园林—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研究[D]. 傅志前.山东大学 2012
[3]清初历史文化视野中的施闰章研究[D]. 江增华.上海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宋代拾得诗歌现象研究[D]. 金丹.西南大学 2017
[2]佛心诗意—王维与终南山之研究[D]. 何瑾.南昌大学 2012
[3]江山之助:地理环境对艺术的影响研究[D]. 陈晓.西南大学 2009
[4]王质研究[D]. 王三毛.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刘禹锡的夔州诗歌及其贬谪后期心态研究[D]. 吴珊珊.厦门大学 2007
[6]“逸”的美学范畴研究[D]. 司奉彦.山东大学 2007
[7]隐逸与南朝山水诗[D]. 刘长雪.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44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44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2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