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贾平凹长篇小说后记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20:27
  贾平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以量质均佳的文学作品、独特的写作视角、稳健的为文风格,多变的创作手法和孜孜不怠的创作精神引领文坛。故而贾平凹一直是研究者和文学评论家密切关注的对象,以贾平凹及其具体创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研究资料颇为丰富,然鲜有研究者以后记为视角,对贾平凹的审美观念进行整体深入探究。可能在许多研究者看来:长篇小说是“正餐”而后记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并没有作专项研究的必要性。但后记是一种古之就有的传统性文体,其起源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汉代,且一本书不管内容如何夯实,影响如何深远,只有具备前序后跋,才给人完备圆满的感觉。而长篇小说的后记尤其对贾平凹来说更是有其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是叙述一部书的著作宗旨、创作动机、写作背景及阅读感受等的文字。通过后记,我们不仅可以探视出作家的创作背景,审美心态、及文学追求,更可以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创作来对待。本文旨在以贾平凹长篇小说中的后记作为研究材料和出发点,由此来阐释后记中体现出来的贾平凹个人和创作上的审美思想。本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首先是绪论部分,在于总结和归纳学界对于贾平凹的研究现状和动向。其次由后记这种文体的特性和...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2.贾平凹长篇小说后记写作概况
    2.1 后记及其审美特性
    2.2 文学作品中后记存在的价值
    2.3 贾平凹长篇小说后记写作概说
3.贾平凹长篇小说后记的内容及其美学思考
    3.1 长篇小说后记中关于作品本体创作背景的介绍
        3.1.1 长篇小说创作的缘起——以《带灯》后记为例
        3.1.2 长篇小说创作的对象——以《古炉》后记为例
    3.2 长篇小说后记的审美意识思考
        3.2.1 现实生命意识
        3.2.2 历史文化意识
        3.2.3 自然生态意识
    3.3 后记对长篇小说艺术创作的探索
        3.3.1 整体与混沌的艺术追求
        3.3.2 建构意象的创作手法
4.后记叙写中的审美特征
    4.1 挥洒自如的文风
    4.2 朴实清丽的语言
    4.3 随心随性的结构
5.后记与长篇小说在叙事角度的互文关系
    5.1 混沌茫然的意境叙事
    5.2 乡土文学叙事的审美视角
    5.3 生活叙事的整体构建
    5.4 以实写虚的审美意境创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贾平凹序跋、文谈中的商州[J]. 程光炜.  文艺研究. 2016(10)
[2]中国最后的农村——《极花》论[J]. 何平.  文学评论. 2016(03)
[3]《老生》叙事艺术三题[J]. 韩鲁华.  小说评论. 2015(02)
[4]特殊视域下特殊时代的人性叙写——《古炉》与《铁皮鼓》叙事艺术比较[J]. 韩鲁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5]他“披着狼皮”写作——从《怀念狼》看贾平凹的“转向”[J]. 陈晓明.  文学评论. 2015(01)
[6]论贾平凹作品的国外译介与传播——兼论陕西文学“走出去”的现状与问题[J]. 乔艳.  小说评论. 2014(01)
[7]穿过“废都”,带灯夜行——试论贾平凹的创作历程[J]. 陈晓明.  东吴学术. 2013(05)
[8]贾平凹长篇小说《带灯》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J]. 贾平凹,丁帆,陈思和.  扬子江评论. 2013(04)
[9]历史重建及历史叙事的困境——基于《天香》、《古炉》、《四书》的观察[J]. 杨庆祥.  文艺研究. 2013(08)
[10]以“中国之心”诠释当代中国经验——新世纪以来贾平凹创作研究述评[J]. 张博实.  当代作家评论. 2013(03)

博士论文
[1]传统与现代的纠结[D]. 刘一秀.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美学思想研究[D]. 严雪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2]贾平凹作品后记研究[D]. 李英.西北大学 2014
[3]贾平凹长篇小说序跋研究[D]. 马涵一.渤海大学 2013
[4]贾平凹的乡土叙事[D]. 鲁晓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流变[D]. 昌平.西南大学 2012
[6]论贾平凹小说中的意象[D]. 李寅然.辽宁师范大学 2012
[7]论贾平凹小说的边缘美[D]. 袁方.西北大学 2011
[8]贾平凹的审美观[D]. 李宁莎.河南大学 2011
[9]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乡土”书写[D]. 吴艳平.苏州大学 2009
[10]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D]. 刘同兵.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36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36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