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与1930年上海丝业工人大罢工
发布时间:2021-08-19 10:49
茅盾最初构思《子夜》的时候,是想写上海的棉纺织业,后来改为缫丝业,这一题材的改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自1920年代开始,"厂经"就是中国工业产品外销的主要业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自1929年开始,日本丝业在政府扶持下,排挤中国丝业,加上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到1930年,中国丝业出现全线崩溃的局面。《子夜》的故事正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展开。丝业的萧条使丝厂的利润大受影响,工人收入降低,中国共产党利用这一机会发动丝业工人罢工。《子夜》描写的第三次工人罢工,就取材于1930年7月爆发的上海丝业工人总同盟罢工。但在具体描写中,茅盾对实际罢工运动进行了改写,使小说更为深刻、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复杂的社会矛盾,也更好地体现了茅盾创作的艺术个性。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半个世纪前的访谈——忆“左联”谈茅盾[J]. 孔海珠. 鲁迅研究月刊. 2009(10)
[2]关于《子夜》的几个问题[J]. 汪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9(01)
本文编号:3351267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半个世纪前的访谈——忆“左联”谈茅盾[J]. 孔海珠. 鲁迅研究月刊. 2009(10)
[2]关于《子夜》的几个问题[J]. 汪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9(01)
本文编号:3351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5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