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进城”故事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城市想象及其表现
发布时间:2021-08-19 11:15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整体上向现代城市文明迈进的过程。“进城”,意味着从乡村到城市的空间“迁移”,更意味着现代城市文明形态的不断变化所带来的普遍性的生存境遇。在全球化不同阶段社会转型潮流的影响下,中国“进城”故事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50年代初革命者的“进城”,通过建构社会主义城市、社会主义城乡格局,试图超越工业化时代欧美国家的“进城”困境。90年代以来的“进城”,既受到新的全球化潮流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克服50年代初的“进城”所导致的一系列困境。两次“进城”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中国“进城”故事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中国当代文学中丰富而复杂的城市想象,提供了认识中国“进城”故事的活力与困境的有效途径。相对于学界所普遍关注的空间“迁移”中“农民/农民工/乡下人”的“进城”问题,本研究则将“进城”视为中国人普遍性的生存境遇,基于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的整体性观照,探究不同的城市想象之间碰撞、冲突的观念基础和现实语境,揭示不同的城市想象所塑造的精神结构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认同困境,从而尝试为“进城”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意义空间,这正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论文共三章。第一章,围绕“工人神话”,集中探讨计划经济时代城...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2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题的提出
二 研究范围
三 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
(一) 城乡格局与城市想象
(二) 城市想象中人与城市的结构性关系
(三) 城市想象中的认识问题与认同问题
四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工人神话”: 计划经济时代城市想象中的认识问题和认同问题
一 革命者的“进城”与社会主义城市的建构
(一) 革命者的“进城”: 改造城市的精神资源问题
(二) 城市“新人”与“新生活”
(三) “到远方去”: 从改造城市到创造城市
二 社会主义城乡格局中农民的城市想象
(一) 社会主义城乡格局想象
(二) “支援工业”: 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民“进城”故事
三 80年代文学中的“返城”故事
(一) 返城知青的城市想象与远方想象
(二) 小生产者返城与现代市民社会想象
四 80年代文学中的农民“进城”故事
(一) 立于新时代城市的门槛之前: 路遥的意义
(二) 金狗的“进城”故事与贾平凹的反城市想象
五 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的城市想象
(一) 余华的暴力叙事与城市空间
(二) 方方的城市“风景”与“工人神话”
第二章 “城市的面孔”: 市场经济时代城市想象中的认识问题
一 市场经济时代的城乡格局想象
(一) “青梅竹马”: 传统乡村世界完整性的一种象征及其现代境遇
(二) “乡村终结”中的土地情话
二 90年代文学中的“欲望之城”
(一) “废都”与外乡人的城市想象
(二) “从俗入流”与“市民”的城市想象
三 新世纪文学中的“迷宫之城”和“无名之城”
(一) “繁花”景象与“迷宫之城”
(二) “黄雀”隐喻与“无名之城”
四 新世纪文学中的“双城记”
(一) “大城”经验与“小城”隐喻
(二) 北京与纽约: “重新”面对世界城市
第三章 “别人的城市”与“我的城”: 市场经济时代城市想象中的认同问题
一 作为生活理想的“陌生人社会”
(一) 自由的流动: 城市化的内在逻辑
(二) 孤独:现代城市生活艺术
二 “农民工”与“下岗工人”: 两种城市边缘人
(一) “计划性”流动与农民工的人生困境
(二) “落脚城市”: 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进城”困境
(三) 改制与工人家园的变迁
(四) 下岗工人边缘化中的精神危机
三 市场经济时代的三种城市“欢歌”
(一) “顽主”的城市漫游
(二) 水塔街的市民传奇
(三) “时代姐妹花”的城市舞台秀
四 “远方”与“故乡”: 关于城市之外的想象
(一) 在城市想象“远方”
(二) “返乡”: 何处是家园
结语
一 人的“进城”与城市的神圣性
二 文学的“进城”: 永远的“未完成”状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凡的世界(第三部)[J]. 路遥. 黄河. 2019(02)
[2]《篡改的命》:生机勃勃的语言[J]. 余华. 中国周刊. 2018(08)
[3]为什么要写《繁花》?——从金宇澄的两篇访谈和两本书说起[J]. 程光炜. 文艺研究. 2017(12)
[4]“断裂”与“关联”:当代文学“一体化”之争再思考——兼谈“50-70年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之关联研究的意义[J]. 毕光明. 文学评论. 2017(04)
[5]“进城”的难题与“颠倒式误读”——从《创业史》到《人生》[J]. 张高领. 文艺争鸣. 2017(06)
[6]从北平到北京:《我们夫妇之间》中的城市接管史与反思[J]. 李屹. 文艺争鸣. 2017(04)
[7]从“平凡世界”到“个人悲伤”——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与底层精神流变[J]. 刘新锁. 文艺争鸣. 2016(10)
[8]“最恰当的面对过去的姿态”——论《黄雀记》与小说家的自由[J]. 张晓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2)
[9]极花[J]. 贾平凹. 人民文学. 2016 (01)
[10]世纪的“野兽”——由邓一光兼及一种新城市文学[J]. 杨庆祥. 文学评论. 2015(03)
本文编号:3351307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2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题的提出
二 研究范围
三 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
(一) 城乡格局与城市想象
(二) 城市想象中人与城市的结构性关系
(三) 城市想象中的认识问题与认同问题
四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工人神话”: 计划经济时代城市想象中的认识问题和认同问题
一 革命者的“进城”与社会主义城市的建构
(一) 革命者的“进城”: 改造城市的精神资源问题
(二) 城市“新人”与“新生活”
(三) “到远方去”: 从改造城市到创造城市
二 社会主义城乡格局中农民的城市想象
(一) 社会主义城乡格局想象
(二) “支援工业”: 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民“进城”故事
三 80年代文学中的“返城”故事
(一) 返城知青的城市想象与远方想象
(二) 小生产者返城与现代市民社会想象
四 80年代文学中的农民“进城”故事
(一) 立于新时代城市的门槛之前: 路遥的意义
(二) 金狗的“进城”故事与贾平凹的反城市想象
五 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中的城市想象
(一) 余华的暴力叙事与城市空间
(二) 方方的城市“风景”与“工人神话”
第二章 “城市的面孔”: 市场经济时代城市想象中的认识问题
一 市场经济时代的城乡格局想象
(一) “青梅竹马”: 传统乡村世界完整性的一种象征及其现代境遇
(二) “乡村终结”中的土地情话
二 90年代文学中的“欲望之城”
(一) “废都”与外乡人的城市想象
(二) “从俗入流”与“市民”的城市想象
三 新世纪文学中的“迷宫之城”和“无名之城”
(一) “繁花”景象与“迷宫之城”
(二) “黄雀”隐喻与“无名之城”
四 新世纪文学中的“双城记”
(一) “大城”经验与“小城”隐喻
(二) 北京与纽约: “重新”面对世界城市
第三章 “别人的城市”与“我的城”: 市场经济时代城市想象中的认同问题
一 作为生活理想的“陌生人社会”
(一) 自由的流动: 城市化的内在逻辑
(二) 孤独:现代城市生活艺术
二 “农民工”与“下岗工人”: 两种城市边缘人
(一) “计划性”流动与农民工的人生困境
(二) “落脚城市”: 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进城”困境
(三) 改制与工人家园的变迁
(四) 下岗工人边缘化中的精神危机
三 市场经济时代的三种城市“欢歌”
(一) “顽主”的城市漫游
(二) 水塔街的市民传奇
(三) “时代姐妹花”的城市舞台秀
四 “远方”与“故乡”: 关于城市之外的想象
(一) 在城市想象“远方”
(二) “返乡”: 何处是家园
结语
一 人的“进城”与城市的神圣性
二 文学的“进城”: 永远的“未完成”状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凡的世界(第三部)[J]. 路遥. 黄河. 2019(02)
[2]《篡改的命》:生机勃勃的语言[J]. 余华. 中国周刊. 2018(08)
[3]为什么要写《繁花》?——从金宇澄的两篇访谈和两本书说起[J]. 程光炜. 文艺研究. 2017(12)
[4]“断裂”与“关联”:当代文学“一体化”之争再思考——兼谈“50-70年代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之关联研究的意义[J]. 毕光明. 文学评论. 2017(04)
[5]“进城”的难题与“颠倒式误读”——从《创业史》到《人生》[J]. 张高领. 文艺争鸣. 2017(06)
[6]从北平到北京:《我们夫妇之间》中的城市接管史与反思[J]. 李屹. 文艺争鸣. 2017(04)
[7]从“平凡世界”到“个人悲伤”——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与底层精神流变[J]. 刘新锁. 文艺争鸣. 2016(10)
[8]“最恰当的面对过去的姿态”——论《黄雀记》与小说家的自由[J]. 张晓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2)
[9]极花[J]. 贾平凹. 人民文学. 2016 (01)
[10]世纪的“野兽”——由邓一光兼及一种新城市文学[J]. 杨庆祥. 文学评论. 2015(03)
本文编号:3351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5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