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10:14

  本文关键词: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东汉中后期的隐逸文学已渐成规模,较之前代而言,该时期隐逸文学的创作在内容和体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时期的隐逸文学作品约53篇,体裁上包括了诗歌、辞赋、碑文、书信、吊文、颂赞等文体,内容上包含了归隐、招隐、颂隐等方面。对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展开研究,一方面可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隐逸文学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另一方面据此了解该时期世风、士风与文风的变化情况,从而窥见整个东汉一代社会思潮的嬗变。本文通过对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作品进行整理和文本细读,旨在揭示隐逸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文学价值及影响地位,从不同层面对该时期的隐逸文学进行剖析。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的创作背景。简述了东汉前期之前的隐逸文学,对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思想文化背景及士人心态变化背景进行概述,全方位展示该时期隐逸文学的创作基础。第二部分,对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作品进行文体分类,并阐述其主要内容。在搜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隐逸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诗歌、辞赋、碑文、书信、吊文、颂赞等文体进行分类,概括出这一时期隐逸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同时论述了隐逸文学从东汉中期到后期的创作衍变。第三部分,这部分以论述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的创作特色为重点,剖析这一时期隐逸文学丰富的创作情感、多样的创作手法及具有个性的语言风格。分析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表现出的新特点,探析其原因。第四部分,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的影响与地位。东汉中后期在继承先秦西汉及东汉前期隐逸文学的基础上,随着社会思想的变迁也展示出其独特的文学价值。东汉中后期的隐逸文学无论是在题材、文体,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有所拓展,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东汉中后期的隐逸文学是隐逸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东汉时期的文学创作,还对后世的隐逸文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关键词】:东汉中后期 隐逸文学 文学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5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8-10
  • 一、隐逸8
  • 二、隐逸文学8-9
  • 三、东汉中后期9-10
  •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及研究价值、内容和方法10-15
  •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10-13
  • 二、研究价值13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3-15
  • 第一章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的创作背景15-23
  • 第一节 东汉前期之前的隐逸文学探寻15-16
  • 第二节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16-23
  • 一、社会政治背景16-18
  • 二、思想文化背景18-20
  • 三、士人心态变化背景20-23
  • 第二章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概貌23-54
  • 第一节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的体式和内容23-49
  • 一、诗歌类及其内容23-30
  • 二、辞赋类及其内容30-39
  • 三、散文类及其内容39-49
  • 第二节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创作之衍变49-54
  • 一、中期49-51
  • 二、后期51-54
  • 第三章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的特征54-76
  • 第一节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类型研究54-58
  • 一、归隐54-56
  • 二、招隐56-57
  • 三、颂隐57-58
  • 第二节 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的艺术特色58-72
  • 一、创作情感58-62
  • 二、艺术手法62-67
  • 三、语言特色67-72
  • 第三节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表现出的新特点及其成因72-76
  • 一、新特点72-74
  • 二、原因探析74-76
  • 第四章 东汉中后期隐逸思想和隐逸文学的价值与影响76-83
  • 第一节 东汉中后期隐逸思想及隐逸文学的价值76-78
  • 一、东汉中后期隐逸思想的价值76
  • 二、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的价值76-78
  • 第二节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78-83
  • 结语83-84
  • 参考文献84-88
  • 致谢88-8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琴;;元代骚体作品隐逸思想探微[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赵子抄;李寅生;;略论杜甫的隐逸思想[J];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谭慧存;;先秦隐逸思想浅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傅懋勉;;娭fI代的隐逸思想和隐逸奿人[J];文史哲;1958年04期

5 胡志国,刘季冬;试述孔子隐逸思想中的矛盾[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宁松夫;孟浩然隐逸思想定位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7 兰毅;;试论隐逸思想的流变及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8 陈斯怀;;先秦隐逸思想与士人心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陈方媛;;中国古代人物画表现出的隐逸思想[J];文教资料;2009年20期

10 武奇峰;;《论语》中孔子的隐逸思想[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德建;;明代隐逸思想的变迁[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阙真;;论元杂剧的隐逸思想[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建平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隐逸思想流变考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玉峰;先秦隐逸思想及先秦两汉隐逸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谭慧存;秦汉士人隐逸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娴;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隐逸思想的表达[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张乐梅;宋前隐逸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晏加飞;明末清初青花山水瓷画中的隐逸思想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年

4 杨雪梅;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5 王洵;西汉的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6 王章震;庾信的隐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王晓燕;北朝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8 徐向真;中国早期隐逸思想的形成及其思想渊源[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赵辉;阮籍隐逸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方媛;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2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a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