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北竹枝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代东北竹枝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竹枝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比较特殊的一种体裁,虽来源于唐代地区民歌,但经过历代文人的不断丰富发展,至清代逐渐发展成别具一格,以吟咏地方风俗、物产为主要特征的诗歌体裁。作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诗歌体式,清代东北竹枝词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在竹枝词出现背景、作者、文集版本、创作理论和内容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对于记述地方风土人情方面所具有重要文献参考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据此,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清代东北竹枝词出现背景。首先,分析清代竹枝词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诗人的相互唱和之中逐渐被广大文人所接受;其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理性精神成就很多学者型诗人,这些诗人重视考据学问,直接影响清代竹枝词形成朴实无华、注重考究纪实的诗歌风格;最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诗歌流派为竹枝词发展提供空间。第二部分根据相关资料对清代东北竹枝词作者生平进行考证,对竹枝词所在文集的版本笺疏,最后根据作者生平事迹研究竹枝词的发展规律。第三部分研究清代东北竹枝词内容。首先,分析清代东北竹枝词创作理论的构建;其次,论述东北竹枝词出现的“方志化”倾向;最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在附录中对目前资料所能查找的清代东北竹枝词从景物气候、生活习俗、四时节令、文教军事、历史人物、城市古迹职官、婚丧宗教、地理物产八个方面进行列表整理,方便读者查阅,同时运用校勘学相关知识纠正文本中一些错误。
【关键词】:清代 东北 竹枝词 背景 作者 版本 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5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8-9
-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9-10
- 三、研究现状综述10-12
- 四、清代东北竹枝词体式12-13
- 五、清代东北竹枝词时间划分13
- 六、清代东北竹枝词内容划分13-15
- 第一章 竹枝词在清代兴盛背景15-21
- 一、诗歌在清代达到又一高峰15-17
- 二、理性的学术氛围和学者型诗人出现17-19
- 三、诗词流派异彩纷呈19-21
- 第二章 清代东北竹枝词作者及版本研究21-35
- 一、辽宁部分21-25
- 二、吉林部分25-27
- 三、黑龙江部分27-30
- 四、籍贯与生平事迹分析30-35
- 第三章 清代东北竹枝词内容研究35-54
- 一、竹枝词理论体系的完善35-38
- 二、竹枝词与地方志的合流38-41
- 三、竹枝词风物研究41-54
- (一)物产41-43
- (二)气候43-44
- (三)宗教44-47
- (四)生活习俗47-50
- (五)地理50-51
- (六)历史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录60-79
- 一、清代东北竹枝词勘误60
- 二、清代东北竹枝词补遗60-61
- 三、清代东北竹枝词分类61-79
- (一)辽宁部分62-67
- (二)吉林部分67-73
- (三)黑龙江部分73-79
- 后记79-80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汤琛;;黄礼孩诗歌论[J];创作与评论;2011年06期
2 田永元;;中国的诗歌应该有一次蜕变中的阵痛[J];艺术广角;1998年02期
3 粥样;世宾;;诗歌之树常青——茂名“广东诗歌创作与发展研讨会”综述[J];作品;2005年01期
4 王志祥;;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在北戴河召开[J];诗刊;2010年17期
5 草八斤;;我的诗歌营生[J];星星诗刊;2012年10期
6 ;中国·星星诗歌讲习所2013年招收诗歌研修学员启事[J];星星(上旬刊);2013年07期
7 李丹;先秦到六朝诗歌理论发展轨迹之勾勒[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盛翠菊;试论蒲风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邢海珍;栖居于诗意中的歌者──王立宪诗歌论[J];文艺评论;2001年06期
10 邹建军;大学生诗歌与高校诗歌教育[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成;;献给处于诗的年华的青年朋友——读《诗歌的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2 刘士杰;;撒播生命的诗歌——论屠岸的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冕;孙绍振;徐敬亚;;诗歌的现在与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4 徐俊国;林喜杰;;诗歌只对“心灵的发生”做出反应——徐俊国、林喜杰访谈录[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立群;;“深秋有如初春”——论屠岸90年代以来的诗歌[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保初;;文学爱好者的益友——评介《诗歌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7 张颐武;;谈《诗歌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8 刘玮;;诗歌殿堂的朝圣者——与屠岸谈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于永森;;梦幻乡土世界里的“水晶球”——论徐俊国诗歌的精神“缺场”[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于坚;;温故知新——在北京与日本诗人对话有感[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树伟;翻译帮我找到自己诗歌声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刘守序;历史的期待 时代的呼唤[N];金融时报;2011年
3 高昌;迎着诗歌的海浪 乘着白鹭的翅膀[N];光明日报;2011年
4 林涛;浅谈公安诗歌的困境及语言创新(上)[N];人民公安报;2011年
5 杨梓;让诗歌不再“自言自语”[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莱笙;诗歌的现在与未来[N];文学报;2012年
7 本刊特约撰稿 符力;一个诗歌意义的海岛[N];海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袁媛;一场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N];绵阳日报;2014年
9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10 盖兆泉;诗歌在书外的新生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延文;世纪之交的诗歌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孔妮妮;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静;元好问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庆勋;艾略特诗歌隐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林喜杰;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海鹰;查慎行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赵杏根;乾嘉代表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1999年
10 黄雪敏;创造社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青;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江非诗歌创作论[D];海南大学;2015年
2 徐然然;探析庞德诗歌的诗学来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周娥妮;诗人饶孟侃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珂;中美二战诗歌差异性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5 路庆帅;高丽诗话的流变及价值[D];延边大学;2016年
6 刘玲;储光羲诗歌接受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谭理华;新时期诗歌的抒情变奏(1979-1999)[D];暨南大学;2016年
8 李超然;故乡抒情与小海早期诗歌的生成[D];西南大学;2016年
9 赵璎琪;论“直寻”的诗学方法论意义[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10 乔玉凤;论白居易的“底层”关怀[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东北竹枝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