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诗意人生与审美书写 ——新月派背景下凌叔华和林徽因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08:11
  新月派是由一批生活趣味、性情思想相同或相近的文人聚合而成的流派,他们多出生于名门贵族,又留学欧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西方现代文化的洗礼,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同时又处于时代的边缘,在风云动荡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在文化和美学上始终坚持着对艺术与美的尊崇,推动着中国现代文学审美主义的发展。凌叔华和林徽因是新月派的两位代表女作家,本文即从新月派对爱与美的寻求和执着入手将一代才女的诗意人生与创作相结合进行研究,展现凌叔华和林徽因以美的眼光来审视自然、人生、社会与文化从而在作品中建构的诗意境界,有别于当时的主流文学,同时也是新月文学中的一抹亮色。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梳理新月派与审美主义的发展,凌叔华、林徽因与新月派的关系以及有关凌叔华、林徽因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自然情感的审美化。以爱与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从新月派享乐物质而不沉迷,追求高逸情趣的生活方式出发,抓住凌叔华和林徽因对于自然的推崇,展现她们创作中对自然赋予情感的书写、对自然人性的追求以及对文学崇真尚情态度的坚持。第三部分:日常生活的诗意化。以爱与美的方式审视生活与社会...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选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自然情感的审美化
    第一节 亲近自然的情韵
    第二节 自然之景与情
        一、寄个体生命感慨于自然
        二、融人物心境于风景
    第三节 自然人性的审美书写
        一、人性自然美的诉求
        二、人性阴暗面的展现
    第四节 崇真尚情的文学追求
第二章 日常生活的诗意化
    第一节 琐碎生活里的诗意
    第二节 以“我”之眼审视窗子内外
        一、从自我出发感知战时的生活
        二、从身边出发反思女性的问题
    第三节 以女性温婉观照时代悲剧
        一、对女性时代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二、对男性性格悲剧的调侃与讽刺
第三章 文学与人生的容忍性
    第一节 宽容以待人接物
    第二节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
        一、古典气质的女性形象
        二、意象的运用与意境的营造
    第三节 对现代艺术表现的尝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事出有因而查无实据的“恋情”——读徐志摩致凌叔华信[J]. 陈学勇.  新文学史料. 2017(02)
[2]新月派文学的古典主义精神[J]. 白春超.  长江学术. 2008(02)
[3]“八宝箱”悬案与“太太客厅”[J]. 陈学勇.  新文学史料. 2007(04)
[4]林徽因徐志摩“恋情”考辨[J]. 陈学勇,王一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
[5]审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J]. 周仁政.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06)
[6]凌叔华年表[J]. 陈学勇.  新文学史料. 2001(01)
[7]让庐旧事(下)——记女作家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J]. 杨静远.  新文学史料. 1997(04)
[8]让庐旧事(上)──记女作家袁昌英、苏雪林、凌叔华[J]. 杨静远.  新文学史料. 1997(03)
[9]新月派发展轨迹新论[J]. 黄昌勇.  武陵学刊. 1995(01)
[10]林徽因年表[J]. 陈学勇.  新文学史料. 1993(01)

博士论文
[1]现代诗学中的审美主义:中国与西方[D]. 黄晖.苏州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反讽视阈下凌叔华创作研究[D]. 游琴.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凌叔华与京派关系研究[D]. 易美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论京派沙龙对林徽因创作的影响[D]. 汪楚红.东南大学 2016
[4]林徽因诗歌艺术“三美”——“色彩感”、“音乐性”、“建筑意”[D]. 黄素颖.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审美的书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京派”女作家小说研究[D]. 季珊珊.南京师范大学 2014
[6]京派女作家文学创作研究[D]. 任晔.西南大学 2013
[7]色韵墨章 以画入文[D]. 胡梦婕.湖南师范大学 2011
[8]凌叔华笔下“新闺秀”形象的典型意义[D]. 张萱.西北师范大学 2010
[9]审美自然化[D]. 蒋志平.湖南师范大学 2009
[10]论林徽因的文学思想及其文学创作[D]. 班业新.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50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50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4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