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身份的焦虑——中国古代对于“文人”的认同与期待

发布时间:2021-12-30 18:12
  "文人"话题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在中国古代,文人与文章从不具备完全独立的地位,只有在经世致用的人文传统中,它们才能获得尊重。对文人的污名化与为文人辩护两种倾向相反相成,都反映了对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文章经世致用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古代社会对文人的期待与古代文人的自我期许,也是士人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与儒学价值谱系下的必然选择。这一社会期待与自我期许隐含着深刻的矛盾:文人与文章经世致用的实用品格与独立自由精神的矛盾,文章之学与道统、体制的矛盾。如何平衡与纾解这种矛盾,解决文与道的冲突,成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代文人话题是一个历时性的演变过程,一部中国文学史,也深刻反映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 

【文章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2(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 何谓“文人”
二、 政治、文化的压力与“文人”污名化
三、 为“文人”正名和申辩
四、 文人与政治、文化的深层冲突和调适
五、 文人走向地方的身份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中国古代对于诗人的集体认同[J]. 吴承学.  中国社会科学. 2010(04)



本文编号:3558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58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7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