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22:44
《阿诗玛》作为石林的文化名片,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就颇受关注,逐渐形成了从《阿诗玛》到“阿诗玛文化”的概念转换。不同社会身份的人们围绕《阿诗玛》展开活动,使《阿诗玛》衍生出了歌舞剧、电影、流行歌曲、导游词等多样的形式。因此,《阿诗玛》的传承主体呈现出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承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此过程中也展现了《阿诗玛》不同的传承路径。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深化,传承主体所涵盖的对象也一直饱受争论。笔者认为,在当代《阿诗玛》传承过程中,毕摩、民间歌手、知识分子、政府工作人员、导游及民族文化精英这六类主体都参与其中,并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首先从传承文本、传承场域、传承方式、受众群体这四个方面具体展示六类传承主体。然后,从历时的角度,参考文化生态论的学说,依据当代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发展对《阿诗玛》传承情况的影响,把《阿诗玛》传承的状况大致分为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及21世纪,进而分析当代不同时期《阿诗玛》传承主体的主导表现。随后,笔者提炼出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传承文本多样性,传承场域同民俗生活、口头传说紧密相关,受众群体中具有亲缘的师徒关系出现...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选点原因
一、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分类
(一)毕摩
(二)民间歌手
(三)政府工作人员和知识分子
(四)导游
(五)民族文化精英
二、当代不同时期《阿诗玛》传承主体的主导表现
(一)20世纪50年代:以毕摩和民间歌手传承为主
(二)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民族文化精英传承为主
(三)21世纪:传承主体的多元化时期
三、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的传承特点
(一)传承文本的多样性
(二)传承场域同民俗生活、口头传说的紧密性
(三)受众群体中亲缘师徒关系的断痕
(四)传承主体与受众群体的统一性
四、《阿诗玛》传承保护工作的新思路
(一)创建多类传承主体同时交流的平台
(二)丰富《阿诗玛》的文本类型
(三)创造适于《阿诗玛》传承的新场域
(四)关注“撒尼人爱唱的歌”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J]. 刘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2]《阿诗玛》研究综述[J]. 王先灿.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09)
[3]论《阿诗玛》异文叙事的人物角色与行动元[J]. 曹崎明.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4)
[4]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变迁与重构——基于学校教育的思考[J]. 孙亚娟. 教育文化论坛. 2012(02)
[5]口语文化中《阿诗玛》的传承与传播[J]. 巴胜超. 民族文学研究. 2011(06)
[6]从叙事时间看《阿诗玛》异文的口传特征[J]. 曹崎明. 文学教育(上). 2010(07)
[7]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 刘晓春. 民俗研究. 2009(02)
[8]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J]. 杨福泉. 云南社会科学. 2007(06)
[9]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J]. 晏鲤波. 思想战线. 2007(03)
[10]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发生[J]. 李晓峰. 民族文学研究. 2007(01)
博士论文
[1]《阿诗玛》的当代重构研究[D]. 黄毅.云南大学 2013
[2]民族叙事话语再现—《阿诗玛》英译研究[D]. 崔晓霞.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05299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选点原因
一、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分类
(一)毕摩
(二)民间歌手
(三)政府工作人员和知识分子
(四)导游
(五)民族文化精英
二、当代不同时期《阿诗玛》传承主体的主导表现
(一)20世纪50年代:以毕摩和民间歌手传承为主
(二)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民族文化精英传承为主
(三)21世纪:传承主体的多元化时期
三、当代《阿诗玛》传承主体的传承特点
(一)传承文本的多样性
(二)传承场域同民俗生活、口头传说的紧密性
(三)受众群体中亲缘师徒关系的断痕
(四)传承主体与受众群体的统一性
四、《阿诗玛》传承保护工作的新思路
(一)创建多类传承主体同时交流的平台
(二)丰富《阿诗玛》的文本类型
(三)创造适于《阿诗玛》传承的新场域
(四)关注“撒尼人爱唱的歌”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诗玛口传叙事诗在石林景观中的当代呈现[J]. 刘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2]《阿诗玛》研究综述[J]. 王先灿.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3(09)
[3]论《阿诗玛》异文叙事的人物角色与行动元[J]. 曹崎明.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4)
[4]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变迁与重构——基于学校教育的思考[J]. 孙亚娟. 教育文化论坛. 2012(02)
[5]口语文化中《阿诗玛》的传承与传播[J]. 巴胜超. 民族文学研究. 2011(06)
[6]从叙事时间看《阿诗玛》异文的口传特征[J]. 曹崎明. 文学教育(上). 2010(07)
[7]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 刘晓春. 民俗研究. 2009(02)
[8]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J]. 杨福泉. 云南社会科学. 2007(06)
[9]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综论[J]. 晏鲤波. 思想战线. 2007(03)
[10]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发生[J]. 李晓峰. 民族文学研究. 2007(01)
博士论文
[1]《阿诗玛》的当代重构研究[D]. 黄毅.云南大学 2013
[2]民族叙事话语再现—《阿诗玛》英译研究[D]. 崔晓霞.南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05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605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