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亿《杜诗义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18:58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面貌与民生疾苦,被称作“诗史”。前辈学者对杜甫诗歌以及评杜著作有很多研究,出现了众多优秀的学术成果,但是几乎很少涉及到乔亿的《杜诗义法》,学界对乔亿及其《杜诗义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乔亿是清代格调派的杰出大家,著作颇丰。乔亿受到深厚的家学传承的影响,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与研究,走上了严谨治学的道路。同时,受当时学界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兴与朴学之风的影响,乔亿形成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观。本文对乔亿《杜诗义法》的选诗体例与诗评观念作了说明介绍,乔亿的诗评观念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重视“格调”与“神韵”,注重创新,还结合杜诗阐释关于“义法”的内容。他的《杜诗义法》具有一定的诗学价值,通过将《杜诗义法》与沈德潜的“格调论”、王士祯的“神韵”说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乔亿对前人论诗观的继承与创新。对杜诗的写作方法进行阐释,将乔亿的《杜诗义法》与《大历诗略》这两部著作进行对比,可见二者的互补关系,它们共同承担了乔亿文学主张的倾向性。乔亿点评杜诗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其优点表现为三点,一、融汇诸家,诗论通达。二、独抒己见,卓有见地。三、注重联系,诗评新颖。乔...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乔亿与《杜诗义法》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第1章 乔亿诗学背景论
1.1 乔亿深厚的家学传承
1.1.1 祖父乔莱——乔氏家学的奠基者
1.1.2 父亲乔崇修——乔氏家学的继承者
1.1.3 伯父乔崇烈、乔崇让——乔氏家学的发扬者
1.1.4 家学影响下的乔亿的学术选择
1.2 清代前中期学术界文化特征概述
1.2.1 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兴
1.2.2 朴学之风盛行
第2章 乔亿《杜诗义法》的选诗体例与诗评观念
2.1 乔亿《杜诗义法》的选诗体例
2.1.1 义例分析
2.1.2 选诗特点
2.2 乔亿《杜诗义法》的诗评观念
2.2.1 重视格调,诗教为本
2.2.2 注重神韵,意境深远
2.2.3 强调创新,崇尚自然
2.2.4 结合杜诗,阐释义法
第3章 乔亿《杜诗义法》的诗学价值
3.1 乔亿《杜诗义法》与沈德潜格调诗学的同与不同
3.1.1 相同点:强调人品高于诗品
3.1.2 不同点:注重不违礼教伦常的性情
3.2 乔亿《杜诗义法》对王士祯神韵诗学的继承
3.2.1 注重清逸淡远的诗风
3.2.2 对刚劲雄浑诗作的赞美
3.3 《杜诗义法》与《大历诗略》之关系
3.3.1 乔亿《大历诗略》概述
3.3.2 《杜诗义法》与《大历诗略》的互补
3.4 乔亿的杜诗写作学
3.4.1 章法与接法
3.4.2 侧入与隐语
第4章 乔亿《杜诗义法》诗评的优点与不足
4.1 乔亿《杜诗义法》诗评的优点
4.1.1 融汇诸家,诗论通达
4.1.2 独抒己见,卓有见地
4.1.3 注重联系,诗评新颖
4.2 乔亿《杜诗义法》诗评的不足
4.2.1 不录原诗
4.2.2 评论失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沈德潜格调说研究述评[J]. 阳晓.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2]沈德潜的诗学贡献及其历史定位[J]. 蒋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3]乔亿《大历诗略》与格调诗学的深化[J]. 蒋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从香奁诗到神韵说——王士祯诗学的变化[J]. 邬国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5]沈德潜论杜诗之美[J]. 孙纪文,葛亚敏. 杜甫研究学刊. 2014(02)
[6]王士祯的杜甫研究[J]. 刘文刚.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7]乔亿的悼亡诗与哀伤诗研究[J]. 吴小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02)
[8]江淮名臣乔莱生平述略:康熙朝政局变幻的一个个案考察[J]. 王云松. 江海学刊. 2012(01)
[9]沈德潜与其同调乔亿格调论诗学观的比较[J]. 王顺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10]沈德潜与“格调”说辨析[J]. 刘靖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硕士论文
[1]乔亿《大历诗略》研究[D]. 吴小娟.西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22589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乔亿与《杜诗义法》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第1章 乔亿诗学背景论
1.1 乔亿深厚的家学传承
1.1.1 祖父乔莱——乔氏家学的奠基者
1.1.2 父亲乔崇修——乔氏家学的继承者
1.1.3 伯父乔崇烈、乔崇让——乔氏家学的发扬者
1.1.4 家学影响下的乔亿的学术选择
1.2 清代前中期学术界文化特征概述
1.2.1 儒家诗学政教精神的复兴
1.2.2 朴学之风盛行
第2章 乔亿《杜诗义法》的选诗体例与诗评观念
2.1 乔亿《杜诗义法》的选诗体例
2.1.1 义例分析
2.1.2 选诗特点
2.2 乔亿《杜诗义法》的诗评观念
2.2.1 重视格调,诗教为本
2.2.2 注重神韵,意境深远
2.2.3 强调创新,崇尚自然
2.2.4 结合杜诗,阐释义法
第3章 乔亿《杜诗义法》的诗学价值
3.1 乔亿《杜诗义法》与沈德潜格调诗学的同与不同
3.1.1 相同点:强调人品高于诗品
3.1.2 不同点:注重不违礼教伦常的性情
3.2 乔亿《杜诗义法》对王士祯神韵诗学的继承
3.2.1 注重清逸淡远的诗风
3.2.2 对刚劲雄浑诗作的赞美
3.3 《杜诗义法》与《大历诗略》之关系
3.3.1 乔亿《大历诗略》概述
3.3.2 《杜诗义法》与《大历诗略》的互补
3.4 乔亿的杜诗写作学
3.4.1 章法与接法
3.4.2 侧入与隐语
第4章 乔亿《杜诗义法》诗评的优点与不足
4.1 乔亿《杜诗义法》诗评的优点
4.1.1 融汇诸家,诗论通达
4.1.2 独抒己见,卓有见地
4.1.3 注重联系,诗评新颖
4.2 乔亿《杜诗义法》诗评的不足
4.2.1 不录原诗
4.2.2 评论失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沈德潜格调说研究述评[J]. 阳晓.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2]沈德潜的诗学贡献及其历史定位[J]. 蒋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3]乔亿《大历诗略》与格调诗学的深化[J]. 蒋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从香奁诗到神韵说——王士祯诗学的变化[J]. 邬国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5]沈德潜论杜诗之美[J]. 孙纪文,葛亚敏. 杜甫研究学刊. 2014(02)
[6]王士祯的杜甫研究[J]. 刘文刚.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7]乔亿的悼亡诗与哀伤诗研究[J]. 吴小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02)
[8]江淮名臣乔莱生平述略:康熙朝政局变幻的一个个案考察[J]. 王云松. 江海学刊. 2012(01)
[9]沈德潜与其同调乔亿格调论诗学观的比较[J]. 王顺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10]沈德潜与“格调”说辨析[J]. 刘靖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硕士论文
[1]乔亿《大历诗略》研究[D]. 吴小娟.西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722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72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