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从《大江东去》到《丹凤街》:张恨水对南京大屠杀的书写路径和文学转型

发布时间:2024-11-02 00:32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背景下,鸳鸯蝴蝶派文学健将张恨水创作了小说《大江东去》和《丹凤街》。《大江东去》作为最早反映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以南京大屠杀亲历者为故事原型,直接植入南京保卫战的历史事实,体现了作者所理解的民族国家意识。《丹凤街》则从市井气息盎然的南京市民群体的侠义故事入手,体现了作者对塑造新型国民的期待和对底层社会所蕴藏力量的关切。张恨水的这两部小说以关注抗战现实为宗旨,以大屠杀前后的"南京"这一历史、想象和记忆的综合体为背景,实现了自身的文学转型,并成为那个时代文学回应民族国家命运的标本。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鸳鸯蝴蝶派的流变与时代的召唤
二、《大江东去》叙事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观照
三、《丹凤街》的取向:历史、想象和记忆交织的“南京”
余论



本文编号:4008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08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