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双区隔理论解读“非虚构小说”的文本特征——以阿来《瞻对》为例

发布时间:2017-05-30 00:05

  本文关键词:双区隔理论解读“非虚构小说”的文本特征——以阿来《瞻对》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围绕着"非虚构"的争议是由各类概念界定模糊引起的,厘清真实、虚构与非虚构的关系将能明晰"非虚构文学"这一概念。以《瞻对》为对象文本,借助于广义叙述学中的双重区隔理论,可知"非虚构文学"兼容一度区隔内的纪实与二度区隔内的虚构。从历史和文学两个层面辨析《瞻对》的文本特征:历史层面两个区隔争夺话语权,文学层面两个区隔彼此协调从而凸显文学性。《瞻对》为"非虚构文学"的存在和继续发展提供了创建,同时也暗藏着可能的缺失。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关键词】双区隔理论 非虚构文学 阿来 《瞻对》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ZD123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关于真实与虚构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从两者关系的演变来看,真实、现实、事实、纪实等概念最初被置于虚构的对立面,文学创作等同于虚构而与现实相区别。20世纪中期开始,两者的对立关系被逐渐消弭,元小说的大量尝试将虚构与真实的绝对界限打破,“元小说既揭示小说文本和现实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来;;瞻对[J];晚霞;2014年04期

2 康欣平;;从“收回”到“赏给”:1896~1897年间清廷处理瞻对归属事件析论[J];西藏研究;2013年01期

3 上官剑璧;瞻对土司布鲁兵变杂议[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陈一石;;清代瞻对事件在藏族地区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一)[J];西藏研究;1986年01期

5 陈一石;;清代瞻对事件在藏族地区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三)[J];西藏研究;1986年03期

6 徐君;清季对川边的认识与决策(上)——兼论瞻对问题的由来[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7 阿来;杜羽;;对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关于《瞻对》的对话[J];阿来研究;2014年01期

8 贺贵成;;瞻对: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专访著名作家阿来[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4年03期

9 陈一石 ,曾文琼;略论1889年川边藏族地区撒拉雍珠领导的农奴起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10 阿来;刘长欣;;“我不能总写田园牧歌。”——关于《瞻对》的对话[J];阿来研究;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朱维群;我读《瞻对》[N];四川日报;2014年


  本文关键词:双区隔理论解读“非虚构小说”的文本特征——以阿来《瞻对》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5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