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经典阐释中的疑古精神
发布时间:2017-06-01 05:18
本文关键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经典阐释中的疑古精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回到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立论根据是认为《武成》"血之流杵"的记载不可靠,而此判断的根据则是"武王至仁"的先行观念。不惟《武成》篇,孟子以先行儒家观念来解释《诗》《书》是其释义学最重要的特点,其根本旨趣在于宣扬儒家思想,至于解说是否符合文本原意反而变得次要,当先行观念与文本记载发生剧烈冲突时,疑《书》思想的产生就成了逻辑上的必然。孟子是最早质疑经典的思想家,其思想在中国经典释义学史上影响深远。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经典阐释 儒家观念 疑古
【分类号】:B222.5;I207.22;K221.04
【正文快照】: 一、孟子缘何疑《书》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它明确指出对于前贤遗留下来的经典要持怀疑态度而不可尽信,此语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书》是先贤遗留下的经典文本,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孟子》为何敢疑《书》呢?从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来看,似无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士远;;《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摭谈[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漆子扬;;甘肃历代《诗》《书》类古籍文献题录[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于植元;再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J];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06期
4 蓝棣之;;含义丰富在深层——《书》赏析[J];语文学习;1992年06期
5 张荣明;《书》、《诗》中“哲”义小考[J];管子学刊;2005年01期
6 曹蕾;;祖龙焚书《诗》何在——论《诗》在秦汉之际的流传[J];西江月;2010年16期
7 邹文贵;;天人相分:从神话、《诗》《书》到诸子文章[J];理论界;2008年02期
8 孟蓬生;;“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核诂[J];语文研究;2012年02期
9 徐梓;;总说经部[J];中国教师;2010年01期
10 姜昆武;“大人”·“冲人”·“小子”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
本文编号:411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1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