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小说中重庆形象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端木蕻良小说中重庆形象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东北流亡作家群的重要一员,抗战期间,端木蕻良两次驻足重庆,留下了鲜明的文学印迹。作家以自身对重庆地貌气候的直接感知,对战时重庆地理空间、地域生活、地理气质的体认感悟以及对重庆地域语言的敏感,为世人构建了一个富有特点的外来者(流亡作家)眼中的重庆(陪都)形象。重庆负载陪都的符码意义后,陪都这个特定的自然、文化时空域,尤其是域内的人生百态是端木蕻良小说关注的重心。陪都的堕落人生、丑陋人性是作家揭批的重点。而在重庆期间,端木蕻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是他塑造了一批陪都"多余人"形象。端木蕻良以文学家的良心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端木蕻良 重庆形象 陪都空间 多余人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2015BS097)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以杨义、梅新林为代表的文学地理学研究重视地域流动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在文学作品中的相应体现。为此,在2009年重庆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上,为体现重庆地域在抗战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杨义做过《中国文学地理中的巴蜀因素》发言[1];2005年四川大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宝石;走进端木蕻良的艺术世界——《走向神秘的科尔沁旗草原》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孟建煌;评端木蕻良的《初吻》[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阎凤春;浅谈端木蕻良小说中的民俗精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4 张华;;端木蕻良土地意识论[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5 赵丹;;“地之女”——论端木蕻良的女性崇拜思想[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王卫平;;端木蕻良小说的文学价值——纪念端木蕻良诞辰一百周年[J];文艺争鸣;2012年09期
7 郑丽娜;;论端木蕻良小说的浪漫抒情的诗性特征[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12期
8 秦弓;;论端木蕻良前期小说的暴力书写[J];江汉论坛;2013年01期
9 王明科;王满新;;端木蕻良:革命征途上的复杂怨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侯敏;;端木蕻良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塑造[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张春喜;我市成立端木蕻良研究会[N];铁岭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晓晨;端木蕻良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举行[N];文艺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吴艳;端木蕻良:大地之子 风范永存[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虚竹;端木蕻良与《红泥煮雪录》[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王培元;吹尽狂沙始到金[N];光明日报;2004年
6 张炯;沿着先辈作家的光辉足迹前行[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学民;大地之子的歌哭——端木蕻良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朴正薰;端木蕻良1930-40年代文学叙事中的心理情结和回归意识[D];复旦大学;2012年
3 马宏柏;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端木蕻良小说生命意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焦淑锋;论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的矛盾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春轶;论端木蕻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933-1943)[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晶莹;矛盾中的文字与心灵律动[D];吉林大学;2007年
5 陈晓华;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中的英雄情结[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叶霞;论端木蕻良“大地三部”的“野性意识”[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崔秀娟;民俗与端木蕻良小说创作[D];河北大学;2007年
8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朱涛;端木蕻良小说空间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丽姿;端木蕻良与《红楼梦》[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端木蕻良小说中重庆形象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2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