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试探杜甫夔州苦热诗

发布时间:2017-06-06 16:06

  本文关键词:试探杜甫夔州苦热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杜甫夔州苦热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创作背景与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艺术表现在诗歌史中承前启后的价值,并对苦热诗背后所反映的主体心态以及社会变化作一定分析。文章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绪论,交代苦热诗的定义,阐述对杜甫苦热诗进行系统研究的意义,并梳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杜甫夔州苦热诗的创作背景及分类,简要交代杜甫夔州苦热诗的创作时间、数量以及主要内容。第一节分析苦热诗的创作背景,分别从外部原因(夔州的自然环境和安史之乱后的社会背景)和内部原因(杜甫居夔的生活状况和诗歌创作心态)两个角度切入分析。第二节将杜甫夔州苦热诗内容分为三类:对苦热多雨气候的描写;对干旱祈雨风俗民生的表现;在喜雨诗中对苦热的回顾,并以此为对象,具体分析杜甫夔州苦热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三章,杜甫夔州苦热诗在艺术上的复与变。夔州苦热诗创作于杜甫晚年艺术成熟时期,既有对前代诗赋的借鉴,也有自身的艺术创变。第一节分析苦热诗对前代艺术的借鉴:以赋法入诗、险怪意象的运用。第二节探讨苦热诗所体现的艺术创变;主要从“禁体物”手法、以议论入诗、以俗为诗来深入。第四章,杜甫夔州苦热诗的诗史价值及写实艺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予以探讨。第一节探讨苦热诗对诗人和社会的意义,指出苦热诗在映射诗人心境的同时,还反映社会变化,具有一定的“诗史”意义。第二节分析夔州苦热诗所体现的艺术创变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拓宽诗歌的表现领域、发展诗歌的写实艺术、对表现美和再现美的平衡。结语,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通过对杜甫夔州苦热诗的探究,可见苦热诗映射了社会变化和诗人的内心,在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还进一步证明杜甫确当得民胞物与的诗歌艺术集大成者。将苦热诗置于诗歌艺术的发展中来看,诗中“禁体物”手法、重写实的表现、以及日常俗语入诗的审美观念在后期有众多诗人大家效仿,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发展了诗歌的写实手法。苦热诗所蕴含的艺术创新在中晚唐至宋被诗人认识和开拓,故此后期诗歌风格流派异彩纷呈。
【关键词】:杜甫 苦热诗 艺术特质 后世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7-10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10-11
  • 第二章 杜甫夔州苦热诗的创作背景及分类11-26
  • 第一节 杜甫夔州苦热诗的创作背景11-16
  • 1、夔州的自然环境及安史之乱后的社会背景11-13
  • 2、杜甫在夔州的生活状况和创作心态13-16
  • 第二节 杜甫夔州苦热诗的主要内容16-26
  • 1、对苦热多雨气候的描写16-19
  • 2、对干旱祈雨风俗民生的表现19-21
  • 3、在喜雨诗中对苦热的回顾21-26
  • 第三章 杜甫夔州苦热诗在艺术上的复与变26-42
  • 第一节 杜甫夔州苦热诗对魏晋六朝诗赋的取法26-33
  • 1、魏晋六朝诗赋中的苦热描写26-27
  • 2、杜甫夔州苦热诗对魏晋六朝诗赋的学习27-33
  • 2.1 以赋法入诗27-29
  • 2.2 险怪的意象冲突29-33
  • 第二节 杜甫夔州苦热诗的艺术创变33-42
  • 1、“禁体物”33-37
  • 2、以议论入诗37-40
  • 3、以俗为诗40-42
  • 第四章 杜甫夔州苦热诗的诗史价值及写实艺术42-59
  • 第一节 杜甫夔州苦热诗的诗史价值42-47
  • 1、诗人的内心写照——从生理热到心理热42-45
  • 2、再现时代的真实画卷45-47
  • 第二节 杜甫夔州苦热诗的写实艺术47-59
  • 1、对诗歌表现领域的开拓47-51
  • 2、对写实艺术的发展51-54
  • 3、对再现美和表现美的融合54-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海蓉;建国以来,对杜甫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2 ;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学术论文综述[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3 刘文刚;论杜甫的赋──兼及杜甫赋与诗的比较[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4期

4 易光;从重庆文学史角度研究杜甫[J];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5 傅光;杜甫研究应讲求谨严治学──为纪念杜甫逝世1230周年而作[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吴明贤;试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J];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01期

7 于林立;杜甫诗歌四联的构图解析[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王学泰;;大儒杜甫(下)[J];博览群书;2001年05期

9 于光荣;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J];船山学刊;2003年01期

10 邓绍秋;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论杜甫晚年诗的禅宗意趣[J];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曼春;;杜甫史诗研究[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2 毕宝魁;;辽海讲坛第十六讲 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和“诗史”[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吴仪凤;;杜甫与《诗经》——一个文学典律形成的考察[A];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汝平;“恶搞”杜甫总比遗忘好[N];中国艺术报;2012年

2 柏桦;杜甫新形象:烂醉是生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章原;舌尖上的杜甫[N];东方早报;2012年

4 贵州安顺西秀区杨武中学 朱光远;杜甫作品的文学艺术[N];学知报;2011年

5 泰州智堡中学 李晓春;尝试对比教学 构建赏析平台[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早报记者 田波澜;百年歌自苦,“万代”有知音[N];东方早报;2012年

7 衡阳师范学院 阳建雄;论王船山对杜甫诗歌的批评[N];光明日报;2008年

8 彭建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第十四次业务研讨会在蓉举行[N];成都日报;2004年

9 早报记者 石剑峰;“他的诗是人生经历的一个心灵史”[N];东方早报;2012年

10 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河北大学教授、博导 韩成武;诗圣光辉照后人[N];深圳特区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霜琴;杜甫两川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5 周非非;杜甫排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孙玉霞;丁茶山与杜甫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倩;杜诗与长安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燕南;杜甫诗歌用典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2 薛淑芳;杜甫诗歌隐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帆;对外汉语教学之杜甫诗歌教学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程砚蓉;杜甫交往诗与唐代士人的人际交往[D];安徽大学;2016年

5 常s

本文编号:426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26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