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视域下的张承志作品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俗学视域下的张承志作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回族作家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大量行文优美、内涵丰富的作品,对人的心灵世界进行了精细入微的探索。民俗学所关注的对象是一种生活文化,亦是一种人类精神。在文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视野中观照张承志的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从形式到内容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鲜明特色,熔铸于其中的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本论文的第一章阐明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强调文学和民俗学的密切关系,并且对民俗文化心理这一术语进行界定。第二章从饮食文化、民间歌谣、建筑文化这三个角度描绘张承志文学画廊中的民俗风景:内蒙古草原、黄土高原、新疆与云南的饮食文化酝酿出“舌尖上”的风土人情;关于女性与家园的民间歌谣宛如美妙的天籁,歌咏出画意诗情;建筑文化诉说着追寻与归宿的故事,并且承载着历史记忆。各式各样的民俗寄托了少数民族民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洋溢着浓郁的人情味。第三章着眼于对成年的呼唤、对哲赫忍耶的皈依、对清洁的坚守这三个层次,指出有关成年仪礼、宗教仪礼以及清洁的精神的书写一方面体现了张承志创作中的硬汉式的民俗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也在建构着一种理想的文化人格。第四章从对多元文化交流的提倡、对环境的珍视、为“人”的理念、别具一格的民俗志功能这四个方面揭示张承志民俗书写的价值。结语部分用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同时诠释民俗学视域下的张承志作品的意义。拥有少数民族血统的张承志彰显了一种独特而深刻的品格,他铸建了一座五彩斑斓的文学花园,使中国文学维持于不坠并且焕发出动人心弦的光彩。本论文结合民俗学的视域所作的研究,既能够凸显张承志作品的人文关怀意识及其向中国当代文化提供的参照作用,又蕴含少数民族民俗志的特质,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张承志 民俗学 民俗文化心理 人文关怀 多元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第一节 选题缘由8-9
- 第二节 研究综述9-12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3
- 第二章 文学画廊呈现的民俗风景13-30
- 第一节 对饮食文化的描绘13-19
- 一、内蒙古草原的饮食文化13-15
- 二、黄土高原的饮食文化15-17
- 三、新疆与云南的饮食文化17-19
- 第二节 对民间歌谣的再创作19-25
- 一、关于女性的民间歌谣19-22
- 二、关于家园的民间歌谣22-25
- 第三节 对建筑文化的聚焦25-30
- 一、“在路上”与归宿25-27
- 二、“继续讲解历史”的拱北27-30
- 第三章 硬汉式的民俗文化心理30-44
- 第一节 对成年的呼唤30-34
- 一、心灵化的成年仪礼30-32
- 二、成年的修炼32-34
- 第二节 对哲赫忍耶的皈依34-39
- 一、学者型作家的《心灵史》创作34-36
- 二、宗教仪礼:“补偿”与“维系”36-38
- 三、为美而生、为美而战的主人公38-39
- 第三节 对清洁的坚守39-44
- 一、“水”与精神40-41
- 二、“古文当中药,,审美以养心”41-44
- 第四章 张承志民俗书写的价值44-55
- 第一节 对多元文化交流的提倡44-47
- 第二节 对环境的珍视47-49
- 第三节 为“人”的理念49-52
- 第四节 别具一格的民俗志功能52-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艺珊,潘淑英;草原,永不枯竭的怀念与回忆──关于张承志散文解读之一[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熊华勇,石华鹏;试论张承志民族意识的形成及流变[J];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何永明;;与张承志的一面[J];党的建设;2000年09期
4 朱海兵;浅谈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点[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5 李胜清,张邦卫;论张承志创作中人文理念的客体缺席[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陈非;永久的憧憬与向往——张承志小说中的大地与人[J];当代文坛;2002年01期
7 苏菲亚;张承志新疆题材作品导读[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8 陈思和;从回民文化到对张承志的研究——读《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9 程秋莹;;永远的“绿风土”——论张承志散文的“草原情结”[J];开封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汤梅;;张承志小说的神话品质初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非;;永久的憧憬与向往——张承志小说中的大地与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草;;张承志视野中的鲁迅形象[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陈伯君;苏丁;;黎明的躁动与黄昏的宁静——从张承志、阿城的生命悲剧意识看中西文化在当代文坛上的交汇[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蔡明慧;著名作家张承志来商丘师院作报告[N];商丘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赵和平;张承志:从植物分类到文物保藏[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党云峰;张承志:紧握手中笔[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赵瑜;尊严的写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宋庄;张承志:总是在路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本报记者 唐荣尧 田鑫;张承志:我深受两种第一流的文化影响[N];银川晚报;2011年
7 ;张承志:在虚假文学肆意横行的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麦坚;检验内在听力的沉默之声[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刘光宏;张承志:审美新疆[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马丽蓉;心灵山河的文化散步[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锁晓梅;张承志论[D];兰州大学;2007年
2 胡书庆;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文进;人民:张承志精神世界的指引者[D];西北大学;2009年
2 张婷;论张承志的精神旅程[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文兴;论张承志创作的理想主义倾向[D];吉林大学;2006年
4 何宇;浅析张承志作品中的世俗反抗心态[D];河南大学;2013年
5 虎雅斐;张承志的清洁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由亚男;张承志散文的思想内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邰源;张承志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彭媛;族群文化的混合性:张承志与艾特玛托夫的一个比较[D];南京大学;2014年
9 马得成;张承志的文学语言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马海波;历史与心灵的撞击—论张承志的文学创作[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民俗学视域下的张承志作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5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