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黄雀记》的逃亡意象
本文关键词:论苏童《黄雀记》的逃亡意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逃亡"作为苏童小说人物一以贯之的行为特质,在《黄雀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发展。《黄雀记》以"梦""绳子""水塔""魂"为核心意象丰富了逃亡者的形象内涵,以3位主人公逃亡的命运轨迹展现了逃亡者因对现实的焦虑和愤怒而走向自闭、隐忍、漂泊的逃亡生活和宿命的悲剧结局,以贯穿人物命运的逃亡动作和欲望机制诠释了逃亡者的悲剧本质——主体通过逃亡获得短暂的安稳完满后,因现实缺失的不可抹灭,他们最终依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悲剧色彩。结合拉康的欲望辩证法探讨人物逃亡悲剧的成因,不难发现主体逃亡表象背后欲望追寻的实质。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苏童 《黄雀记》 逃亡 意象 欲望辩证法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苏童是当代作家中富有才子之气且成就颇丰的一位。以多变的叙事技巧以及颓靡的抒情风格享誉文坛。而学界对其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苏童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逃亡与还乡,童年与成长、红颜与悲歌、历史与宿命四大类。”[1]逃亡作为其小说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毓璜;;也说苏童[J];时代文学;2003年01期
2 迟子建;;闲适的苏童[J];时代文学;2003年01期
3 高尧;苏童:在小说和现实之间来来往往[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4年10期
4 汪云霞;《桑园留念》:苏童的经典[J];江汉论坛;2000年05期
5 席星荃;;在无话的地方找话说——读苏童的《三棵树》[J];写作;2001年04期
6 黄萍;苏童及其作品点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黄维敏;在社会边缘随风飘荡——评苏童《蛇为什么会飞》[J];当代文坛;2003年06期
8 蒋运钧;日常生活的悲剧与救赎——对苏童《桥边茶馆》的一种读解[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萍,潘红;苏童及其作品文化透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闻迪生;苏童:无须直面的残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永新;;苏童的世界[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2 郑贞;;苏童的《米》中的叙述类型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白烨;;“重述神话”:文学与文化创意的双赢[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3)[C];2007年
4 陈公仲;;世俗中寻觅真情—评《白雪猪头》[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怡梦;聆听苏童 用一生承受以文字探索世界的苦与乐[N];中国艺术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傅小平;苏童:充满敬意地书写“孤独”[N];文学报;2013年
3 徐颖;打量苏童[N];北京日报;2002年
4 胡子宏;新苏童时代的晦涩[N];重庆日报;2002年
5 贺紫峒;重读苏童[N];法制日报;2002年
6 徐颖 王彪;新的苏童时代开始了?[N];深圳商报;2002年
7 黑色呕然;苏童的新小说是失败之作[N];深圳商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邢晓芳;苏童新作首次聚焦现实[N];文汇报;2002年
9 杭零 许钧;对于苏童的小说,历史只是一件外衣[N];文汇报;2007年
10 陈晓明;苏童长篇小说《碧奴》 这是一个关于“哭”的寓言[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学昕;南方想象的诗学[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丽;何处是归程[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其勇;苏童与苏州[D];苏州大学;2008年
3 密园园;苏童的南方[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魏毅;苏童青春小说的精神世界及其文化成因探寻[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邱玉敏;苏童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娟娟;站在世界两侧的时代歌者—苏童[D];安徽大学;2006年
7 晁霞;荒谬:苏童小说的现代性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邹静;论苏童笔下的小城叙事[D];扬州大学;2012年
9 康雪曼;女性与自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李帅;苏童与南方[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苏童《黄雀记》的逃亡意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5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