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热闹中不废冷案”——《金瓶梅》崇祯本评点的重情论

发布时间:2017-07-01 09:22

  本文关键词:“热闹中不废冷案”——《金瓶梅》崇祯本评点的重情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崇祯本《金瓶梅》评点产生时间较早,相对于同一时期的序跋,理论内容更为完整丰富。评点内容可归结为一个"情"字,涵盖世情、人情与文情三个方面。在社会批评方面,评点者强调此书是写世态炎凉之书;在对人物的道德评价方面,评点者对"情"与"淫"做了明显的区分,于情欲纠缠之中表达了对人物命运的批判和悲悯;在艺术手法方面,评点者则借鉴了传统书画理论与文章学理论对小说的创作技法给予充分的赞美。这些评点内容揭示出《金瓶梅》一书深刻的创作主旨与警世意义,从而与"淫书"论划清了界限,在《金瓶梅》接受史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金瓶梅》崇祯本 小说评点 非淫书论 世情 人情 文情
【分类号】:I207.419
【正文快照】: 明清时期对于《金瓶梅》的评点文字主要有崇祯本评点、清初康熙年间张竹坡评点以及清光绪年间的文龙评点三种。崇祯本评点,也称绣像本无名氏评点,包括眉批和夹批两种形式,计有眉批1 442条、夹批1 195条,约2万字。在此书所附100幅插图中,署有刘启先、洪国良、黄汝跃等刻工的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陌生化”审美效果[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刘琦;;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现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刘富伟;;论胡适的聊斋学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4 刘富伟;;论胡适的聊斋学研究(续)[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5 甘宏伟;;“孤愤”与“公心”:《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看举业[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6 李登桥;;聊斋俚曲中的骨牌博戏探析[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7 孙琳琳;;世情小说中的婚姻伦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丁超俊;;浅谈《儒林外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9 张鹏飞;;论《金瓶梅》与《水浒传》叙事模式的文本关联[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叶建军;《金瓶梅词话》中的反问副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沙梅真;敦煌本《类林》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张之薇;献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凡林;明末江右四家文章理论及对欧学接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雪梅;论“三言”的“中和之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英军;宋代阴司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传爱;袁宏道禅学思想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凤雪;徐渭的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梅;李开先诗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平;关于小小说评点[J];求索;2004年10期

2 张玉华;;试论明代小说评点的形式渊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3 谭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价值系统[J];文学评论;1998年01期

4 谭帆;小说评点的解读──《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导言》[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5 谭帆;清后期小说评点Xu谈[J];学术月刊;2000年12期

6 谭帆;;小说评点研究的三种视角[J];中文自学指导;2001年04期

7 郭豫适;评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J];文学评论;2001年04期

8 贺根民;;巅峰之失:小说评点衰落的学理分析[J];学术论坛;2006年07期

9 张伟;周群;;互文:小说评点中品评标准的画学透视[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年01期

10 谭帆;小说评点的萌兴——明万历年间小说评点述略[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子凌;;小说评点知识谱系考察[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白岚玲;小说评点与晚明出版业[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丁利荣 湖北大学文学院;古典小说评点的终结与衍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凌宏发 胡乐飞;中国小说评点之起源[N];光明日报;2004年

4 李桂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毅 上海财经大学 许建平 苏州大学业 王钟陵 华东师范大学 谭帆;寻找传统文学研究的经济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舒宁;中国小说评点形式的现代性思考[D];清华大学;2009年

2 何敏;士绅型小说评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丁欢;传播生态学视域下明清之际通俗小说评点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丁桂奇;中国小说评点传统与王蒙《红楼梦》评点[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张玉华;李贽小说评点的理论价值[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高雪琪;试论明清八股论评对小说评点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7 姜乃菡;《拾遗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热闹中不废冷案”——《金瓶梅》崇祯本评点的重情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5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05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