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南宋陶渊明批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年
南宋陶渊明批评
张树峰
【摘要】: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至宋而极”。宋人不仅发现了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价值,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之做出解读,使得对陶渊明的批评研究成为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学现象。继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大家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品评后,南宋文人基于特殊的时代境遇与文化思想背景,从各个角度研陶、评陶,一方面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对陶渊明其人其文的认识,使得这种理论批评进一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确立了陶公人品和文品的经典地位。因此,南宋陶渊明批评在评陶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由于南、北宋在朝代上的延续性,学人习惯上将两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说,这样固然有利于对这一评陶史上的高潮阶段有相对完整的认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二者在时代特色及评陶成果、特点上的不同。因此本文立足于南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出发,去探究和索解陶渊明及其诗文在这个时期被做出怎样的解读,同时努力去发掘这种阐释背后的特殊意义以及它与南宋的时代精神、诗学精神的共通之处。总起来说,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是对南宋前陶渊明批评研究的状况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回溯。陶渊明及其诗文由晦到显,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南北朝的颜延之到北宋的苏黄,这其间不断的渐进和累积,虽然难免有粗漏和有失偏颇之处,但最终奠定了陶学发展的基础,为南宋崇陶、论陶的高潮做好了资料上和理论上的双重准备。 其次,是对南宋陶渊明批评的内容及美学评价的具体阐释。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心,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南宋评陶的内容进行展现:一是南宋文人对陶渊明其人的批评研究,主要从其对陶公隐逸行为的评判、哲学思想归属的论争及襟怀性情的全面开掘等方面进行论述,力求全面地再现南宋士人对陶渊明人格精神的认识与评价。二是南宋文人对陶渊明诗文的批评研究,从其对陶集版本的考订和集注,对陶作艺术表现的深入透析,到确立陶诗的经典地位,这其间既有深刻而理性的认识,又有理学思潮影响下不合情理的拔高,是南宋评陶特点之一,也是其有争议之处。三是对南宋陶渊明批评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和陶、拟陶风潮的总结评述。 最后,对南宋陶渊明批评兴盛的原因及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就原因而言,主要从南宋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及文学的发展状况来寻求根源,挖掘出潜藏在背后的一系列历史的、社会的、文化思想的以及文学本身的因素。同时,对其所表现出的外在特征进行概括总结。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建次;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陶渊明论[J];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姚徽;论朱熹《论语集注》的特点及贡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甘松;;叶梦得词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9 汤兵;论陶渊明的人格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黄小妹;试论杜甫秦州诗的新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谢西娇;;加强礼仪教育 塑造美的交际形象[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东屏;潘红霞;;朱熹理欲观新释[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天庆;徐朝旭;;静、虚工夫与明中后期儒、道交涉——以朱熹后学蔡清为例[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永平;;略论谢安之“家教”[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兼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2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8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9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10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海玉;刘长卿五言律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艳;晚唐咏史诗[D];河北大学;2000年
3 施永庆;论家族文化对谢灵运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戴军;张先词论[D];郑州大学;2000年
6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俊;初盛唐七言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段宗社;明代“七子派”诗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悦;诗与思之和谐交融——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象思维[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丹丽;“归来偶似老渊明”——论陆游对陶渊明的接受过程[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邓新跃;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尊体意识与典范意识[J];南都学坛;2005年02期
3 周期政;从宋词看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罗春兰,周理凤,袁萍;“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陶渊明在元代的接受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汪泓;许学夷明诗辨体批评述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剑锋;近现代陶渊明研究的开创者梁启超[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王德华;论屈骚精神对当代的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沈松勤;;杨万里“诚斋体"新解[J];文学遗产;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菊;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愈宗;宋人论陶与陶诗经典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玲;苏轼《和陶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戎;试论苏轼诗中的“陶渊明”情结[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猷;;南宋四书学的经学文化述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张程;;临安忘却许多愁[J];国学;2010年02期
3 吴业国;张其凡;;南宋中兴的历史分析[J];浙江学刊;2010年02期
4 郭伟;;宋蒙(元)钓鱼城之战与襄樊之战比较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5 张益桂;;南宋《桂州城图》简述[J];文物;1979年02期
6 张富祥;;《南宋馆阁录》及其《续录》[J];史学史研究;1987年04期
7 蔡东洲;;蒙军“假道灭金”研究四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8 黄成;;从考古发现谈南宋白银流通的几个问题[J];中国钱币;1989年02期
9 徐达元;杜灵章;;信阳县出土南宋银铤[J];中国钱币;1989年02期
10 明见;刘克庄与贾似道[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德明;;南宋时期建置浙江的中央及该省医学教育[A];颈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损伤针刀与手法治疗新进展——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暨2005年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资料汇编[C];2005年
2 朱德明;;南宋时期浙江慈善医疗机构考述[A];颈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损伤针刀与手法治疗新进展——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暨2005年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资料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卢晶;[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特派记者 程春红;[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杨清生;[N];华东旅游报;2000年
4 四川大学中文系 祝尚书;[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孙小羽;[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邹琦新;[N];中国文化报;2002年
7 俞可定;[N];中国社会报;2000年
8 杨彬镛;[N];中国测绘报;2002年
9 ;[N];中国文物报;2001年
10 记者 刘慧;[N];浙江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红;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陆建猷;《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D];西北大学;1999年
3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4 解旬灵;南宋四灵诗派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边媛;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韩立平;南宋中兴诗坛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何玉红;南宋西北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郑壹教;南宋货币与战争[D];河北大学;2012年
9 单晓娜;理念与行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文龙;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峰;南宋陶渊明批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晶;南宋书院教学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喜芳;范成大民俗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磊;论南宋学生干政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文涛;南宋时期温州农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颛静莉;真德秀政法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张建民;南宋太学生干政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庄战燕;论南宋都城临安文人群体的交游与唱和[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9 万志强;南宋隐逸词简论[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胡月明;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南宋陶渊明批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