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学旗手的调整与延安文艺新方向的确立

发布时间:2017-07-16 07:03

  本文关键词:文学旗手的调整与延安文艺新方向的确立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旗手 鲁迅 高尔基 赵树理 纪念大会 文艺体制 工农兵 大众化


【摘要】:设立文学旗手是延安文艺体制建构的基本方式之一。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解放区文学旗手的建构经历了前后两个明显阶段,解放区前期文学旗手的建构以鲁迅和高尔基为中心,解放区后期文学旗手的建构以赵树理为中心。解放区前后期文学旗手的调整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文艺理论"为主体的延安文艺政策的形成,也表明以工农兵为核心的延安文艺体制的确立,解放区文学的发展由此走向了以"大众化"为方向的体制化。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文学旗手 鲁迅 高尔基 赵树理 纪念大会 文艺体制 工农兵 大众化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选择自己倾心的文学大师作为个人从事文学活动的偶像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然而,在解放区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文学偶像的选择并不纯粹是作家的一种个人行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机构以确立文学旗手的方式进行的。从鲁迅、高尔基到赵树理,文学偶像的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华;论传播学意义下的赵树理小说[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2 胡不适;;小说堪称信史——赵树理的小说和中国农村[J];南风窗;2006年12期

3 傅惠成;;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J];党史文汇;2006年08期

4 杨天舒;;赵树理小说研究现状及其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6期

5 王连英;;面对赵树理 我们该如何阅读[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6 甘浩;;赵树理与新启蒙小说——赵树理小说命名新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董慧芳;;农民还是知识分子?——从赵树理的身份说起[J];沧桑;2008年02期

8 刘江;;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情节特征[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陆巨一;;谈赵树理的小说[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倪文尖;;如何着手研读赵树理——以《邪不压正》为例[J];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丽丽;;赵树理小说中的方言语汇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2 范家进;;为农民的写作与农民的“拒绝”——赵树理模式的当代境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尔;我们怎样与赵树理相遇[N];山西日报;2012年

2 傅书华;不禁想起赵树理[N];光明日报;2000年

3 ;赵树理 伟大而独特的存在[N];文艺报;2005年

4 黄修己;从显学到冷门的“赵树理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李晓宏 赵秋生;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N];文艺报;2005年

6 陈强;昔日的旗帜 今天的警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张晓丽;由赵树理小说的叙述话语想到的[N];文艺报;2005年

8 王春林;现实主义精神与意识形态遮蔽[N];文艺报;2012年

9 杨天舒;在口头与文字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梁向阳 陈忠红;“山药蛋派”的初次亮相[N];文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凌;赵树理阐释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乔亮;赵树理文学:轨迹与“方向”[D];上海大学;2009年

3 王力;农民叙事的双重幻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莹;论“赵树理方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坤;民俗学视野下的赵树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岩须;“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小说喜剧色彩的多重蕴涵[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侯盛娟;赵树理小说中的“合作化运动”叙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5 余建波;论赵树理40年代小说的乡村伦理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连峰;论赵树理的文学“新启蒙”[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大可;“普及”和“提高”的辩证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翟业军;赵树理论[D];扬州大学;2001年

9 延艳芳;论赵树理小说文体的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施照华;赵树理的大众化创作理论及实践[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7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47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5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