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汉抒情小赋
发布时间:2017-07-27 01:15
本文关键词:论东汉抒情小赋
【摘要】:东汉抒情小赋是东汉时期最为耀眼夺目的文学样式,也是衔接汉代骚体赋、散体大赋与魏晋骈赋的关键环节。本文拟从整体上对东汉抒情小赋进行考察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绪论部分指出了本篇论文的选题意义,确定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点和研究价值,重点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第一部分对东汉抒情小赋的范围予以界定,这也就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此外,还从社会、赋家及赋体文学自身对其崛起的原因作出了大致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东汉抒情小赋思想内容方面的特色,分为题材选择、思想表达和兼综儒道三个方面,并以蔡邕的《述行赋》补充论证。第三部分着眼于东汉抒情小赋体式方面的考察,语言的平实晓畅、整体倾向的诗化及通俗化和抒情化是其特征,并以王粲的《登楼赋》为佐。第四部分以时间为顺序,探讨了光武至桓帝与灵帝至献帝这两个时期抒情小赋中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文人心态。这部分是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最后为余论,总结了东汉抒情小赋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东汉 抒情小赋 思想 体式 文人心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3
- 第一章 东汉抒情小赋综述13-25
- 第一节 范围界定13-17
- 一、时间断限14-15
- 二、“抒情”与“叙事”15-17
- 三、“小赋”之“小”17
- 第二节 崛起原因探析17-25
- 一、东汉时期的社会因素18-21
- 二、小赋作家的个人因素21-22
- 三、赋体文学的自身因素22-25
- 第二章 东汉抒情小赋思想内容分析25-46
- 第一节 题材的拓展25-29
- 一、题材概览25-26
- 二、无物不可入赋26-27
- 三、新题材层出不穷27-29
- 第二节 思想表达的丰富深刻29-35
- 一、抨击社会现实29-33
- 二、抒发个人情志33-35
- 第三节 儒道思想的合流汇聚35-42
- 一、着眼于外界36-38
- 二、倾向于自身38-40
- 三、儒道思想的融合与互补40-42
- 第四节 例析:蔡邕与《述行赋》42-46
- 一、《述行赋》简述42-43
- 二、《述行赋》思想内容初探43-46
- 第三章 东汉抒情小赋体式探究46-62
- 第一节 平实晓畅的语言46-49
- 一、褪尽夸饰变朴素46-47
- 二、语词选择偏平实47-49
- 第二节 诗化倾向49-54
- 一、以诗歌句式入赋49-52
- 二、意境的诗化52-54
- 第三节 通俗化和抒情化54-58
- 一、包罗万象与通俗化55-56
- 二、“个人”的出现与抒情化56-58
- 第四节 例析:王粲与《登楼赋》58-62
- 一、《登楼赋》简述58-60
- 二、《登楼赋》艺术特色浅析60-62
- 第四章 东汉抒情小赋与文人心态62-74
- 第一节 光武至桓帝时期62-67
- 一、个人意识的初步萌芽62-63
- 二、由“大我”至“小我”63-65
- 三、例析:张衡的心态变化与《归田赋》65-67
- 第二节 灵帝至献帝时期67-74
- 一、党锢之祸与文人心态67-70
- 二、文学观念与生活态度的转变70-74
- 余论 东汉抒情小赋的地位和影响74-78
- 一、东汉抒情小赋的地位74-75
- 二、东汉抒情小赋对后世的影响75-78
- 结语78-79
- 参考文献79-83
- 附录83-85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路;汉末士人心态与汉赋创作流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9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7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