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从“随感录”到“自由谈”:论现代杂文文章体式的生成与演进

发布时间:2017-07-29 17:35

  本文关键词:从“随感录”到“自由谈”:论现代杂文文章体式的生成与演进


  更多相关文章: 杂文 文章体式 启蒙 文学性


【摘要】:现代杂文文章体式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需要在历史脉络中细致梳理的复杂过程。为了更加清晰的找出其中的主要脉络,本文选取了在杂文演进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三个刊物《新青年》、《语丝》、《申报》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由此本文一共分为三章,分别以这三个刊物为重心并且兼顾前后的联系来分析杂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怎样的形态,有着怎样的发展与变化。第一章考察《新青年》对于现代杂文产生的重大意义,并且为了采取一种更加开放的视野,同时将“报章之文”早期形态的“新文体”纳入考察范围。杂文早期就是作为“报章之文”的同义词,如同“新文体”一样是一个综合性的并未从文体角度进行细致区分的概念。也即使说,现代杂文的产生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关于文体的定义。本文之所以将《新青年》作为现代杂文产生的标志,是具有对“现代”意义这样的把握的,一是《新青年》推动白话文运动并且以白话来写作杂文,二是开始注重作为“报章之文”的杂文的文学性,摆脱之前的论说文那论文式的生硬说理的模式。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以《语丝》和《申报·自由谈》为主要分析对象,来考察现代杂文接下来的一系列分化与演进过程。并且,杂文在文学性逐渐加强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合力,导致杂文并不能像早期那样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概念,由此内部出现差异与分化导致杂文作为一个特定文体边界的形成,譬如杂文与小品文的论争等等。本文的观点是现代杂文作为一个文体概念,是在文坛内部为了争夺话语权而对文章该怎么写产生争论与分歧的情况下,逐渐在诸多概念的差异中形成的。换句话说,现代杂文早期本没有特定文体意识,其他概念譬如美文、小品文由于不同的文学理念划定了自身的边界,由此间接导致杂文为了生存的需要形成一个具有自身特征的文章体式。
【关键词】:杂文 文章体式 启蒙 文学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1
  • 第一章 《新青年》与现代杂文的生成11-25
  • 一 《新青年》的创刊与论说文的延续11-15
  • 二 “随感录”的设立与“随感”的生成15-19
  • 三 《新青年》时期鲁迅的“短评”19-25
  • 第二章 《语丝》与现代杂文的发展25-39
  • 一 《语丝》时期“杂文”概念辨析25-30
  • 二 《语丝》时期周作人的“杂文”写作30-33
  • 三 《语丝》时期鲁迅的“杂感”33-39
  • 第三章 《申报·自由谈》与现代杂文的确立39-52
  • 一 小品文的论争与现代杂文的确立39-43
  • 二 《申报》的“自由谈”与30年代的杂文43-46
  • 三 30年代鲁迅杂文的特点与杂文意识的成熟46-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60
  • 致谢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旭东;谢俊;;散文与社会个体性的创造——论周作人30年代小品文写作的审美政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艳丽;中国现代小品文文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怀琦;语丝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蔡江珍;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象[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敏虹;从“新文体”到“杂感文”[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董文君;从《新青年》“随感录”看现代杂文文体风格的生成[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李小亚;现代杂文文体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刘畅;公共空间与鲁迅个人话语选择[D];西南大学;2007年

5 郭洪蔚;鲁迅周作人对现代杂文文体的创造[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90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90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a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