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韦护》的双重叙述看丁玲的创作转向
本文关键词:从《韦护》的双重叙述看丁玲的创作转向
【摘要】:作为丁玲创作转变期的重要作品,《韦护》隐含双重叙述的内在矛盾,隐藏于潜层叙述的"情"以其丰盈动人在很大程度上淹没了表层叙述的苍白的"理"。从丁玲这一时期的感情经历、人生境遇以及相关创作来看,现实中的感情与作品中的"情""理"存在复杂联系。在创作中无意识的投射流露和无保留的表白中,可见情感付出导致的精神依附与创作追随,这或可视为影响丁玲创作转向革命的因素之一,在情的对象远遁——胡也频牺牲,冯雪峰疏远之后,丁玲进一步投入对方精神信仰上所属的阵营。从某个角度说,《韦护》中爱人"远走"后收敛个性决心"好好做点事业"的丽嘉恰恰对丁玲日后的创作进行了一次隐喻与预演。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
【关键词】: 《韦护》 丁玲 双重叙述 转向
【分类号】:I207.425
【正文快照】: 193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韦护》多被视为丁玲创作趋向革命的转折点,近年来,其中所反映的革命视野与作家个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相关研究多着眼于女性意识与革命话语的冲突。本文试图在梳理作品双重叙述的基础上,结合丁玲这一时期的感情经历、人生境遇以及相关创作,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元;论创作动机的触发机制[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邵桂兰 ,王建高;论音乐创作动机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J];齐鲁艺苑;2001年01期
3 朱建弟;;浅谈无意识与文学的创作动机[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4 谭好哲;论创作动机的三个特性[J];山东社会科学;1987年03期
5 木成畦;;创作动机的心理机制[J];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刘敬瑞;文学创作动机系统探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7 孟方;文艺创作动机剖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8 熊子延;创作动机萌发的心理原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蔡毅;论创作动机的类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王芳;谈无意识与作家的创作动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柳和勇;;论创作自觉[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周海波;;五四文化论战与郭沫若前期史剧创作[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国忠;独出机杼的《创作动机论》[N];文艺报;2007年
2 高镀;由第八届“荷花奖”作品创作引发的几点思考[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毛时安;当下舞台的“四浮”病[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撰稿 方李珍 邱剑颖 蔡福军;在创作中思考文艺与时代和人民的联系[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刘福波;诗意的空间 情感的延伸[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陈友谊;时代对军事小说提出了新要求[N];文艺报;2012年
7 李卓钧 陈蓉;网络文学:互动与感性[N];人民日报;2004年
8 周淑婷;文学机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N];文艺报;2014年
9 记者 肖春飞 刘e,
本文编号:590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59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