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浅谈史料、笔记中的“好事者”形象及其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07 10:19

  本文关键词:浅谈史料、笔记中的“好事者”形象及其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好事者” 文学生产、传播 手抄本文化 读者与作者的双向互动 叙事 期待心理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两种层面的"好事者"角色,一是史料层面的,即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主要把他们放在艺术作品生产-消费这样一个大环节中来考察;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中的人物,主要从作者叙事与读者期待心理的角度分析其角色及作用。史料层面的"好事者"表现为诗、书、文、画的抄写、传播、记录、保存者,他们是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生产、传播与消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读者或者读者兼创作者,他们也积极参与了文本的再创作。故事中的"好事者"扮演着积极行动的读者/观众的角色,他是读者/观众期待心理的一种代表符号,是作者设定的一个重要角色,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者证明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好事者” 文学生产、传播 手抄本文化 读者与作者的双向互动 叙事 期待心理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柳宗元的《黔之驴》中有这么一位(或几位)“好事者”的形象:“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这里的“好事者”被解释为喜欢多事的人。我们注意到,这位(或几位)“好事者”引发了故事的开端,如果没有他(他们)的多事之举,就不会有这个故事。而《魏书·王慧龙传》中的“好事者”们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亚平;抽象音乐的观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姜广德;;数学学习期待——学生学习的助推剂——例谈学生积极学习期待心理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12期

3 吕嘉健;语文学法指导漫谈第二十六讲 文学探究“期待心理”的学习指导(续)[J];广西教育;2004年Z1期

4 段绍俊;林德福;;《双城记》中人物的创造性叛逆——重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5 张步中;心怀理想 关注生活——《走过花季》艺术得失谈[J];当代电视;2003年06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树海;女性的性期待心理[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2 张力言;巧用期待心理“五法”[N];中国煤炭报;2001年



本文编号:634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34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4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