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基于格雷马斯行动元及语义矩阵理论视角下《花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3:15

  本文关键词: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基于格雷马斯行动元及语义矩阵理论视角下《花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张爱玲 格雷马斯 深层结构 行动元 语义矩阵 《花凋》


【摘要】: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格雷马斯提出了叙事程序、行动元、语义矩阵等理论和概念,成为揭示张爱玲的作品的深层结构一个有效的工具。本文以张爱玲的小说短篇小说《花凋》作为分析的范本,分析《花凋》中四个叙事程序阶段,即产生欲望或愿望阶段、具备实现欲望的能力阶段、实现目标阶段以及得到奖赏阶段。《花凋》中行动元关系表现为:主体(郑川嫦)与客体(章云藩)关系,发送者(郑川嫦的母亲及姐姐)与接收者(郑川嫦)之间的关系,支持者(缺失)与反对者(郑川嫦的父亲母亲以及姐姐们、郑川嫦身体上的病、郑川嫦主观能动性的消失)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花凋》的施动关系结构图。《花凋》的深层结构则表现为生与死的对立,自由与禁锢的对立等。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张爱玲 格雷马斯 深层结构 行动元 语义矩阵 《花凋》
【基金】:中华女子学院校级课题“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下的张爱玲小说解读”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KG2015-3-05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张爱玲小说最根本的创作主题是什么,深层结构是怎样的,一直是文学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为“了解一个作家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就极有可能了解一个作家试图讲述什么,并通过这次讲述达到什么目的。”[1]而以往关于张爱玲的小说的深层结构的研究往往采用的是题材性的或者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平;世俗苍凉:张爱玲小说的审美底蕴[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蒋益;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J];江汉论坛;2001年10期

3 郭晓鸿;张爱玲小说的文化模式[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2期

4 闫秀平,齐卫华;是锦心绣口还是陈词滥调——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词语[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陆芸;张爱玲小说女性婚恋情感浅析[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6 刘丽华;市民生活、都市人性、荒凉基调: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几个特点[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王小凤;时间在张爱玲小说中的意义[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卢学英;论张爱玲小说的凡俗化倾向[J];新余高专学报;2001年01期

9 施文青;幽默在张爱玲小说中的艺术生成[J];阴山学刊;2001年02期

10 戚学英;张爱玲小说男性主体意识的显性缺席与隐性出席[J];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幸谦;;反父权体制的祭奠——张爱玲小说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艾萍;;浅谈张爱玲小说中比喻的得体性[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乔向东;;反驳与偏离——张爱玲小说对于新文学的反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4 章渡;;反高潮——张爱玲小说的叙事风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朱凌;;“母性”的现代重构与解构——论张爱玲小说中“母性”形象的叛逆[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子雨;文学匿名、张爱玲小说的契机以及广播的文化品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白银电大 张青莲;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N];甘肃日报;2009年

3 史文;十月文艺版《色,,戒》搭电影车上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本报书评人 杨小洲;《阅读的故事》:他到底写了些什么?[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左怀建;浮世也悲哀[N];中国妇女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张裕;钟璐:我感受着,编我的舞[N];文汇报;2010年



本文编号:634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34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a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