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隐士僧_隐士研究综述_《西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4 00:08

  本文关键词:汉代隐士群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大学》 2011年

宋代隐士群体研究

朱战威  

【摘要】:隐士的产生由来已久,它是中国古代政治与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士人群体,参与并塑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至宋,隐士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中国的隐逸文化也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宋代隐士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一方面,政治上的积贫积弱、朝代更迭之际的社会混乱、党禁与党争、理学的兴起、文化禁令的推行导致大批士人选择归隐;另一方面,由于宋代推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士大夫阶层礼遇有加,宋代隐士在政治与社会中的地位较之以前有很大改观和提升,他们与政坛的互动联系较之以前也日益密切。宋代隐士的生存条件还是颇有保障的,他们或有丰裕的家资,或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教授生徒获得束修,或得到官府的赏赐和官员的资助,还有的以卖药为生。 宋代隐士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受主观自由意志而主动选择归隐的隐士、受客观世俗羁绊而无奈选择归隐的隐士,以归隐作为进军仕途手段的隐士。宋代隐士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偏倚性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宋代隐士与政坛的互动联系较为密切。一方面,政府征召并嘉奖一些有节操、有声望的隐士,鼓励他们参与到现实政治中来,并给不愿出仕的隐士以最大的自由和宽容;另一方面,宋代隐士对现实政治的回应整体上也是比较积极的。在价值取向上,宋代隐士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潜心著述,授业解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道德实践上,宋代隐士具有重孝道、与兄弟族人和睦相处、行义推于乡里的高贵品质。 宋代隐士文化的内涵在于注重内在的超越与解脱,宋代专制皇权对宋代隐士文化的发展既钳制又推动。宋代隐士文化在道德整合、维护社会稳定、左右知识分子心态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第一章 宋代隐士群体概况考察12-34
  • 第一节 隐士的界定12-16
  • 第二节 宋代隐士生活的时代——宋代隐士隐居原因探析16-21
  • 第三节 宋代隐士的基本类型21-24
  • 第四节 宋代隐士的生存方式24-26
  • 第五节 宋代隐士的地域分布26-33
  • 小结33-34
  • 第二章 宋代隐士与政坛的互动关系34-43
  • 第一节 宋代政府对隐士的态度34-37
  • 第二节 宋代隐士对现实政治的回应——宋代隐士与政治的关系37-41
  • 小结41-43
  • 第三章 宋代隐士群体的价值取向与道德实践43-48
  • 第一节 宋代隐士群体的价值取向43-45
  • 第二节 宋代隐士群体的道德实践45-47
  • 小结47-48
  • 第四章 宋代隐士文化及其影响48-55
  • 第一节 宋代隐士文化的内涵48-49
  • 第二节 宋代隐士文化与宋代专制皇权的博弈49-51
  • 第三节 宋代隐士文化的影响51-54
  • 小结54-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1-62
  • 致谢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小密;汉代隐士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海;试论宋代隐士众多的原因[J];成都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2 肖玉峰;;隐士的定义、名称及分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霍建波;;古代统治者对待隐士的双重标准[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4 张博;;宋时隐士成为独立阶层的原因浅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14期

    5 李美玲;;浅谈中国古代的隐士[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6 钟湘鸿;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J];华夏文化;1998年03期

    7 谢宝富;隐士定义及古称的考察[J];江汉论坛;1996年01期

    8 徐规;;宋太祖誓约辨析[J];历史研究;1986年04期

    9 王恩俊;明初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与道德实践[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10 李裕民;;破除偏见,还宋代历史以本来面目[J];求是学刊;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耿卓;;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之建立——兼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3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郭琳;五代十国的流民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何旺生;;士风与文风——读《任昉与南朝士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史应勇;由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到括囊大典、贯通六艺——论郑玄通学的产生[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7 诸伟奇;;从谈迁的一篇文章谈起[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8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9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10 刘伟;谭春玲;;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沈旸;;地方孔庙的普及与覆盖:宋·辽·金·元[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5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7 邓小南;;《宝训》《圣政》与宋人的本朝史观——以宋代士大夫的“祖宗”观为例[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C];2005年

    8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炘的思想、实践及其意义[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10 王振星;;“嵇康”与卢俊义的梦意象——金圣叹“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运刚;论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培建;新编《全金诗》补正[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玉峰;;隐士的定义、名称及分类[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霍建波;;正史隐士传考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3 蒋晓亮;;云深不知处——浅析两汉时期的隐逸文化与隐士[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谢宝富;隐士定义及古称的考察[J];江汉论坛;1996年01期

    5 王继训;汉代“隐逸”考辨[J];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6 蒋波;;两汉之交的归隐现象及东汉初年的隐士政策[J];理论月刊;2009年11期

    7 杨云峰;;浅析汉代游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谢天杰;论隐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立人格和历史命运[J];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9 陈传席;隐士和隐士文化问题[J];书屋;2001年06期

    10 高敏;我国古代的隐士及其对社会的作用[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霍建波;隐逸诗研究(先秦至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玉峰;先秦隐逸思想及先秦两汉隐逸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庆茹;试论先秦文学中的隐逸情结[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洵;西汉的隐逸思想与隐逸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3 宋锡玲;中国古代正史隐逸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东梅;两汉辞赋中的隐逸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宝富;隐士定义及古称的考察[J];江汉论坛;1996年01期

    2 徐规;;宋太祖誓约辨析[J];历史研究;1986年04期

    3 陈传席;隐士和隐士文化问题[J];书屋;2001年06期

    4 洪修平;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的异同与互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5 蒋寅;古典诗歌中的“吏隐”[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正春;文赋中的李清照[J];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2 裴海燕;北宋的宦官管理制度[J];中国史研究;1999年04期

    3 王蓉贵;标点本《宋史》订误(四)[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徐家玲;;拜占庭还是塞尔柱人国家?——析《宋史·拂菻国传》的一段记载[J];古代文明;2009年04期

    5 程民生;略论宋代地域文化[J];历史研究;1995年01期

    6 蔡东洲;《宋史·陈尧佐传》补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喻朝刚;章惇论[J];史学集刊;1997年01期

    8 焦集群;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从《宋史》看岳飞的用兵谋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侯虎虎,贺小娜;试论明人的《宋史》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高远;;清人宋史学研究回顾与前瞻[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峰;;北宋潜邸出身将领述论[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肖建新;;论宋代的临朝听政[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华瑞;;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读后[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姜锡东;;北宋的兵源与募征[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曾瑜;;宋孝宗时的佞幸政治[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葛金芳;;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金岭;;济王之死与晚宋政局[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安国楼;;北宋后期西北边区的开拓与经营[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其芳;;李侗与《延平答问》[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刘彦威;;中国古代对林木资源的保护[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方日报高级编辑 田东江;[N];南方日报;2010年

    2 刘志强;[N];中国档案报;2001年

    3 才雪冬 豪文 整理;[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邱鸣皋;[N];光明日报;2005年

    5 沈纯理;[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井宣;[N];乐山日报;2009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 叶小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张剑;[N];光明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木容;[N];南宁日报;2008年

    10 湘潭 贺一鸣;[N];中国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史泠歌;帝王的健康与政治[D];河北大学;2012年

    2 郭志安;北宋黄河中下游治理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贾芳芳;宋代地方政治[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方元;宋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5 邹贺;宋朝经筵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瑞军;宋代官员经济犯罪及防治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淮建利;宋朝厢军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石林昆;胡彦昇《乐律表微》的整理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艳丽;清人研究《宋史》纪传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任贵松;北宋黄河埽所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军;北宋河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詹成燕;宋代中越文化交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邓杰;北宋官员丁忧持服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谢晨;二十四史《佞幸传》《奸臣传》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娜;宋代市舶官员群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赵欢;赵开茶盐酒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徐瑶;宋代四川地区灾荒史论述[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0 邢娜;宋代饥荒探研[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汉代隐士群体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5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