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吴语浸润

发布时间:2017-08-16 23:06

  本文关键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吴语浸润


  更多相关文章: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南戏 吴语 浸润


【摘要】:南戏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里程碑样式的一个剧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态。南戏诞生在我国东南沿海,一般来说其最早的核心地是在永嘉(今温州)一带,而后兴盛于两浙,流布于江左及闽中、潮汕。《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所存《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三种剧本,成文时间较早,基本上未经过明人篡改,是迄今为止早期南戏最为原始的完整剧本,是弥足珍贵的早期南戏史料。这三个剧本中说白和唱词的方言口语成分,为南曲戏文的“天然”和“质朴”作了证明。南戏在宋至明的演进过程中,因所在地域中作者和观众方言习惯的关系,吴语占据了剧本语言的一定比例,当然这一比例是不恒定的:首先是因时代和剧本之变而使吴语的使用有所损益;其次是依照剧本演出,却又因吴地演出和观众的需求变官话为吴语来说白和演唱的做法产生了或完全或交杂的变化;再次,即使依照官话化的剧本来演出,尽量模拟官话的状态,但由于作者和演出者的方言习惯,无法避免地沾染吴音,亦无法避免方言的影响。这些情况总结起来,大致是基于地域文化的影响、作者出身或观众群方言习惯等原因,使得吴语成分极其自然地“浸润”到了南戏之中。而这一些现象和演化的源头,以现在已知的材料,可追溯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所载剧本成文的时期。《张协状元》中吴语成分之多,浸润之深刻是后来的戏剧无法比较的,这旁证了《张协状元》之剧本大体上和后来的南戏处在不同的,更质朴又更富民间性的阶段。《小孙屠》和《宦门子弟错立身》由于剧本来源不同和成书时代差别,在吴语的存在和运用上和《张协状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其中一些特征是南北戏文交融时期所特有的。此外,这三本剧本中不同脚色运用方言的样式差异,又可说是后来传奇——昆剧中分脚色运用说白的“鼻祖”。而这些吴语在戏文中的存在和运用,以及戏文雅化过程中通语文语和方言口语比例之变化又非南戏之独有,可为这一地域上后世戏剧的演化情况作一参照。在吴地,方言戏剧以及官话夹杂方言表演的传统一直存在,南戏可说是此方面的始祖。吴语自《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时期就深刻影响了南戏,在南戏的演进过程中持续发挥着影响,并浸润在这之后吴地戏剧的发生和演化过程之中。
【关键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南戏 吴语 浸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3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2
  •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与意义7-8
  • 1.2 学术史回顾8-10
  • 1.3 研究的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10-12
  • 第2章《张协状元》中吴语的存在和运用12-28
  • 2.1 《张协状元》中吴语词汇的存在14-23
  • 2.2 《张协状元》中吴音的存在23-25
  • 2.3 《张协状元》中吴语的运用25-28
  • 第3章 《宦门子弟错立身》中吴语的存在和运用28-39
  • 3.1 《宦门子弟错立身》中吴语词汇的存在28-33
  • 3.2 《宦门子弟错立身》中吴音的存在33-35
  • 3.3 《宦门子弟错立身》中吴语的运用35-39
  • 第4章 《小孙屠》中吴语的存在和运用39-48
  • 4.1 《小孙屠》中吴语词汇的存在39-44
  • 4.2 《小孙屠》中吴音的存在44-46
  • 4.3 《小孙屠》中吴语的运用46-48
  • 第5章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吴语的存在和运用的影响48-61
  • 5.1 不同剧本中吴语运用的差别48-52
  • 5.2 创造方言依脚色分别夹杂运用的范式52-54
  • 5.3 和后世同地区发生之剧种的参照54-61
  • 结语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吴语浸润61-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钧;从比较戏剧角度谈谈《张协状元》[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1期

2 李万钧;;《张协状元》新论[J];中华戏曲;2001年00期

3 李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张协状元》作者小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周红苓,郭作飞;《张协状元》近代口语副词简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俞理明;;专书词汇研究方法的成功探索——评郭作飞博士《张协状元词汇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刘睿竹;;《张协状元》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7 曾华玲;;《永乐大典》本与京剧本《张协状元》比较[J];文学教育(上);2013年08期

8 胡晓宏;化石活了 中国戏曲学院南宋戏文《张协状元》学术演出散记[J];中国戏剧;1992年12期

9 奚讯;;《张协状元》将搬上舞台[J];戏曲艺术;1992年03期

10 巴仁;再现宋金舞台风貌 重谱南音古韵乐章——首都戏曲界座谈《张协状元》学术演出[J];戏曲艺术;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烈;;昆剧《张协状元》编剧随想[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2 刘厚生;;《张协状元》的改编[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3 沈祖安;;为新本《张协状元》喝彩[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4 周育德;;复古乎?创新乎?——《张协状元》随想[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5 王璇;;善良又世故的中国人——看《张协状元》中的“鬼神”形象[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6 阮延陵;;以喜剧形式来写的悲剧——张烈改编本《张协状元》读后[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7 曲润海;;谈谈《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8 周传家;;我所看到、感受到的《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9 ;张协状元[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10 李淳;;为《张协状元》喝彩[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钺;《张协状元》饮誉海内外[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曲润海;谈谈《张协状元》[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苏丽萍;《张协状元》又出京剧版[N];光明日报;2003年

4 飞虹;《张协状元》再现南宋古戏[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记者 徐涟;《张协状元》南戏变京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吴乾浩;重塑的古韵名篇[N];文艺报;2001年

7 袁鸿;北剧场里看千年南戏[N];文艺报;2003年

8 天 高;相隔千年的情理补缺[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苏丽萍;半个昆剧团与一台大戏[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作飞;《张协状元》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添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吴语浸润[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朱芊;南戏《张协状元》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3 宗蒙;《董解元西厢记》与《张协状元》助词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4 范俊敏;《张协状元》韵部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蓝文思;《张协状元》量词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史钰清;《张协状元》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建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范华琴;《张协状元》虚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5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685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