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
本文关键词: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1年
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
杨宏婧
【摘要】:取象思维方式形成并发展于《易经》,是从古至今普遍被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着的一种特殊传统思维方式。由于《易经》大约成书于殷周之际,因而取象思维方式亦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经久不衰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发掘、探索和整理这一思维方式,能更有利于全面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取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是有本质区别的。逻辑思维结论具唯一性与必然性,而取象思维结论则具多元性和或然性。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家塑造的人物形象以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目的,而取象思维则是通过具体物象,借助想象,达到推知事理的目的。灵感思维具有发明创造性,而取象思维则是建立在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具体事象感受基础上生发出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易经》中,取象思维具体呈现为卦凭象明理、位依象表理和辞取象说理这三种方式。无论八卦还是六十四卦,它们都是通过取象、想象、比附推论这一过程向人们展示事理的,都是取象思维之产物。《易经》正是通过取象思维方式,以简单的符号和卦、位、辞为象,来比附推论出丰富多彩的事理,从而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受益匪浅,建树颇丰,晚唐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一位最杰出代表。在他诸多诗篇里,都可见到其通过取象思维方式,以所取之象,凭借想象与悟性,比附推论出许多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事理。使我们不但切身感受到其人生百味,触摸到了晚唐诗人的情仇世界,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与人生的感悟。 笔者在仔细研读李商隐爱情诗、政治诗和咏怀诗的基础上,、根据爱情诗中取名诉情、取典言情、取物抒情;政治诗中取象警奸雄、取象抨宦官、取象讽昏君、取象颂贤人;咏怀诗中取物言志、取物叹世的特点,深入研究了取象思维方式在诗中的精彩体现。同时,笔者还从表现手法与审美两方面入手,去探究取象思维方式对李商隐诗艺术手法的影响,认为他在诗中活用象征和巧用比兴的逻辑基础都是取象思维方式。因取象思维方式本身具有多义性、歧义性的特点,从而增添了他诗意的朦胧美;因其仕途坎坷、生活凄楚、感情伤悲,故其赋予所取内容以独特意蕴,使其诗文颇具沉郁顿挫的悲慨美。为此,本文综合于春海教授对《易经》中取象思维方式研究成果及学术界对李商隐诗作研究成就,以《易经》中取象思维方式为切入点来探究李商隐诗作,从而彰显其对取象思维这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特殊思维方式的精彩传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春海,赵玉霞;《诗经》中比兴手法的逻辑支点[J];东疆学刊;2003年02期
2 杨潇;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初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3 黎永平;;古典诗歌的意境鉴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9期
4 张明非;;论李商隐诗的象征艺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孟修祥;论李商隐对楚辞的接受[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钟德恒;;李商隐五七律绝的意境与比兴[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0期
7 何光超;;生命的失意与幻灭中的追求——论李商隐诗中的梦意象[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姜太军;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刘建成;;雨与李商隐诗歌的意境美[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娟;试析李商隐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及成因[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骥;《易经》的取象思维方式对咏物诗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2 陆薇;《周易》古经中的歌谣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李俐;张恒;;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的泉州民居海外多元文化特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程美华;;略论骈文之“气”——从“六朝”到“初唐四杰”[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强昌文;;个体主义伦理观与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朱立元;路程;;新时期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宛小平;;从新发现朱光潜画论“残稿”看其绘画美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张翅,闻娱;春秋战国传播活动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建军;;“慨然思复三代庠序之法”:许衡的教育追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东海;;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肖朗;;近代西方教育导入中国之探源——艾儒略与明末西方教育的导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5 姚爱强;;略论“和谐”意识在中华造物设计中的体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炘的思想、实践及其意义[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7 苏奎;;四川三段式神仙镜的西王母图像考察[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志学;徐学初;;梦想与现实:关于四川汉画社会成因的再思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宁;张新科;;多元与整合:从《自序》看《史记》的文化意蕴[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顾希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个辩证关系[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一博;世界足球区域格局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月英;《韩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邓婷;唐代古琴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全凤;冯斗;;《易经》——审美之源——浅谈《易经》的审美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郑园;东坡咏物词的开创之功及其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李健;比兴思维与意境的创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王宇根;“比兴”与中国诗学意义的动态生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5 武玉欣;略论《周易》的文学之思[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王胜国;;《周易》整体系统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及反思[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薛胜男,张军才;略论比兴的审美特征[J];长沙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于春海,赵玉霞;《诗经》中比兴手法的逻辑支点[J];东疆学刊;2003年02期
9 顾易生;李义山诗的思想内容[J];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8年01期
10 朱方棡;《诗》、《易》互考[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韶玉;论析、鉴赏一炉以熔的《李商隐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04期
2 吴调公;;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2期
3 陈世作;黄云岩;;情寓缥缈中——李商隐独特的诗歌艺术[J];泉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李秀琴;;追忆流水年华——李商隐《锦瑟》主旨探索[J];文史知识;2002年09期
5 朱富铭;登楼对景抒真情——李商隐诗《安定城楼》赏析[J];领导之友;2004年06期
6 张放;;课谈李商隐诗的魅力[J];名作欣赏;2008年03期
7 李殿奎;;李商隐《碧城》管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8 董乃斌;;幻梦与诗章:李商隐诗心抉微[J];阴山学刊;1989年03期
9 高尔太;;说李商隐的一首诗[J];读书;1981年11期
10 马国良;;政治与爱情的交叉点——试论李商隐的无题诗[J];学术交流;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恕诚;;李白与李商隐——兼论“三李”并称[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2 李鄂荣;;“石炭”称“煤”的时代问题[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3 刘浏;;论晚唐咏史诗的炼事与炼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冯立;;晚唐诗人杜牧诗文别样红[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竹深;;善运故实 飘逸清新——沈雪夜诗简论[A];福建诗词(第十八集)[C];2008年
6 方百寿;;唐代文人的玉皇信仰[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7 刘重来;;梁漱溟的处世养生之道[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8 梁晓景;;月宫“白兔捣药”神话新诂[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兰宗荣;;略论古代闽北的旅游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金铭;;关于杜牧[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后毅;[N];新闻出版报;2000年
2 姚建斌;[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宁;[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李静;[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魏小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6 汪梦川;[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旭照;[N];洛阳日报;2006年
8 丁放;[N];光明日报;2005年
9 刘红路;[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宋斌 南开大学哲学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琰;《西昆酬唱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美秋;纪昀评点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自华;温庭筠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宫洪涛;论唐五代北宋的“诗人之词”[D];暨南大学;2010年
5 段莉萍;后期“西昆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曾艳红;唐诗丝绸物事及其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侯月明;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西周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颜文武;“宋代诗歌学问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高淑平;中古咏物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婧;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D];延边大学;2011年
2 王鹏飞;海外李商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孟祥君;鳞次比列獭祭鱼 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诗文用典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怡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和李商隐《无题》诗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桢婷;李商隐七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6 杜可可;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学视角[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奇珊;温李并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苏筠;李商隐政治诗浅谈[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晓丽;论李商隐七言律诗的修辞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小芬;李商隐女冠诗及其文化精神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0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