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憧憧往来”的哲学渊源与文学接受

发布时间:2017-08-29 21:01

  本文关键词:“憧憧往来”的哲学渊源与文学接受


  更多相关文章: 憧憧往来 《周易》 文学 主题


【摘要】:"憧憧往来"在《周易·象传》中的本义是顾往思来主意未定;《远游》、《七谏》等辞赋作品在其中生发出"感遇"情怀;陈子昂《幽州台歌》进一步加深了"往来"的思想内涵,为其复古的文艺主张增添了历史的深邃与厚重;朱熹《楚辞集注》则将个人的身世体验与生命感悟融入对"往来"的理解。通过对"憧憧往来"的历史溯源,不难发现中国文学的许多思想主题源于上古哲人对自然社会的朴素认知。后世文学对于先哲思想的接受往往取决于思想本身的阐释空间、思想与时代文化的契合程度以及思想的文学表现形式。当哲学思想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思想的力量会借助艺术的形式得到充分的释放,并在后人的理解与阐释中获得丰富与升华。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憧憧往来 《周易》 文学 主题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叙事传统视域下的先秦两汉故事研究”(2014SJB382)
【分类号】:B221;I207.22
【正文快照】: tions.中国文学的思想主题很多源于上古哲人对自然、社会朴素的认知,而《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意象、文学思想以及文学批评的形成,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界在这方面已有过不少研究,如陈良运《〈周易〉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认为,《周易》在文学观念、文

本文编号:755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55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a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