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到“后乡土”——论“现代性”意义在台湾乡土文学中的嬗变
本文关键词:从“乡土”到“后乡土”——论“现代性”意义在台湾乡土文学中的嬗变
【摘要】:日据以来,台湾乡土文学一直以对"民族"与"民主"的诉求作为表现其现代性价值的鲜明标识,然而这种"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高度重合也为台湾乡土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向僵化埋下隐患。90年代以来,台湾后乡土文学的出现真正实现了两种现代性的分离,它以宗教书写的复归、传统精神的再现、现代性的在地化、现实批判的差异化等审美表现完成了对以往乡土文学的超越,从而真正具备了某种"对立和谐"的现代性品格。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台湾乡土文学 乡土 后乡土 现代性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台湾后乡土小说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750009)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成果 A Project Funded by the Priority Academic Program Development of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简称PAPD) 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台湾后乡土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概念,现代性主要是指一种较为成熟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运行机制和以理性为核心的文化运行模式。追本朔源,现代性的这两种基本构成要素均来自对西方启蒙运动中先进思想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因此,有关现代性自身的矛盾与张力是其与生俱来的本质内涵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瑛;;台湾离我们有多远[J];源流;2012年06期
2 朱健国;;用自己的眼睛看台湾[J];文学自由谈;1993年02期
3 黄昆章;美国的台湾移民[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02期
4 金奕;台湾族群的性格脸谱——简介徐宗懋的《台湾人论》[J];台湾研究;1997年04期
5 黄滢;梁文蓓;;廖信忠 台湾人到底怎样看大陆[J];环球人物;2014年14期
6 程朝云;;清代台湾史研究的新进展[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7 何菲;;虹桥·古北·台湾人[J];上海采风;2006年05期
8 李超;;台湾啤酒 为中国人干杯[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43期
9 冯仑;;台湾人多聊小事[J];中外文摘;2011年06期
10 舒国治;;台湾百姓真过日子了吗?[J];明日风尚;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长安;;台湾的语文政策沿革及语文使用现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许长安;;台湾“语文台独”述评[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王楠;;台湾交流体验[A];共识(2011春刊05)[C];2011年
4 程光;;“文化台独”及其对台湾图书馆事业的影响[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孔立;;台湾史研究的“兼顾史观”——评许悼云著《台湾四百年》[A];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C];2013年
6 陈锦谷;;福州与台湾的文化渊源[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胡澎;;试论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妇女的“皇民化”塑造[A];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文生;;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研究[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包恒新;;从台湾诗歌看海峡两岸之“缘”[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郭镜智;;台湾医界人士在日本殖民统治时间[A];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上册(1988~1994)[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文;台湾便利店遍地开花[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通讯员 谢汉杰;引种台湾水果:能否香甜依旧[N];福建日报;2007年
3 张云;联姻厦门建发获批 台湾人寿取得大陆入场券[N];华夏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望;联手建发股份 台湾人寿立足大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春生;台湾人寿前进北京[N];中国保险报;2003年
6 李志延;美酒相伴走台湾(之一)[N];中国经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徐蕾;“台湾妹”嫁“大陆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8 本报记者 徐蕾;台湾健保遭遇不能承受之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9 李华;在台陆生眼中的台湾[N];团结报;2013年
10 记者 郭坤泽 李召阳;大陆警方与台湾执法部门联手破获特大传销案[N];人民公安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怡洁;台湾家庭在沪居住模式与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小新;后殖民·本土论·左翼思潮[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高宝华;台湾“立委”选制与立法运作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昭f ;台湾中医骨伤科的沿革、流派与治疗方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刘殊芳;清代台湾的闽南移民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学新;日本对华南进政策与台湾籍民之研究(1895-1945)[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先强;台湾“总统府”组织及职能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2 黄露;大陆与台湾七年级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江s罴,
本文编号:754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5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