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忏悔到自救——鲁迅《风筝》的心灵叙事
本文关键词:从忏悔到自救——鲁迅《风筝》的心灵叙事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作品 《野草》 散文诗集 独语 《朝花夕拾》 风格即人 反抗绝望 现代知识分子 自剖 少年时代
【摘要】:正一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直面灵魂深处的独语,被认为是"鲁迅心灵炼狱熔铸的诗"1。这个结论在评论界早已成为共识。但鲁迅的不同凡响之处恰在于他经常会在具体作品中给人留下深入探索的空间,《野草》中的《风筝》便是这样一篇让人在疑惑和思索后才能更深体悟到其中真谛的文章,它在《野草》集中长期默默无闻,但却是《野草》中的极具"野草精神"的一朵"奇葩"。如果说"风格即人"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鲁迅的作品中最像他本人的就是《野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枣庄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鲁迅作品;《野草》;散文诗集;独语;《朝花夕拾》;风格即人;反抗绝望;现代知识分子;自剖;少年时代;
【分类号】:I210.5
【正文快照】: 一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直面灵魂深处的独语,被认为是“鲁迅心灵炼狱熔铸的诗”1。这个结论在评论界早已成为共识。但鲁迅的不同凡响之处恰在于他经常会在具体作品中给人留下深入探索的空间,《野草》中的《风筝》便是这样一篇让人在疑惑和思索后才能更深体悟到其中真谛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智利;一部系统研究鲁迅家世的专著──评段国超著《鲁迅家世》(修订版)[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闵良臣;多看鲁迅的伟大[J];新闻爱好者;2001年10期
3 屈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鲁迅[J];党史文汇;2001年04期
4 闵良臣;多看鲁迅的伟大[J];唯实;2001年11期
5 王士菁;鲁迅:永远具有生命力的形象[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钱理群;鲁迅:远行以后(1949-2001)[之三][J];文艺争鸣;2002年03期
7 温儒敏;如何看待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偏激”[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6期
8 徐龙年;略谈鲁迅作品中的几种语言现象[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徐书奇;20世纪对鲁迅的批驳之一瞥[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张立;;怀念鲁迅[J];收藏界;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甸甸;罗康宁;;文学语言中的“闲话”和“废话”——以鲁迅作品为例[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黄键;;愚人、假面及其诗学意义——鲁迅作品中的愚人形象因素[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3 梁启谈;;黑之美——析鲁迅创作的一个审美倾向[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4 陈国恩;;经典的阐释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王锡荣;;张学良《鲁迅先生研究纲领》研究[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7 吴长华;;从女人到女鬼——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8 ;茅盾书简(二十七封)[A];茅盾研究(第六辑)[C];1995年
9 陈鸿祥;;瞿秋白“用鲁迅名义发表”杂文辨析[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10 卢志宏;;杨译鲁迅作品的翻译策略及其域外传播[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迅作品教学评优活动启动[N];文学报;2009年
2 戚_g;鲁迅的方向与当代文艺家[N];文艺报;2011年
3 湖南省湘南学院 吴小鸥;不能忽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甘正气;鲁迅的地位被刻意拔高了吗?[N];湘潭日报;2011年
5 李世琦;听鲁迅先生谈人生[N];河北日报;2013年
6 韩轩;鲁迅和他的北京[N];工人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胡钰;鲁迅淡出教材之后[N];华夏时报;2013年
8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 王锡荣;鲁迅的“世界人”概念和世界的“人”概念[N];文艺报;2013年
9 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所助理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 彭明伟;鲁迅在新世纪台湾[N];文艺报;2013年
10 山东省烟台市 毛旭松;呐喊从未走远今天更需阅读鲁迅[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薄景昕;中学鲁迅作品的接受历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金红梅;金学铁与鲁迅的杂文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苏克军;于无地彷徨—鲁迅作品中的“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峰;鲁迅作品在中学的接受[D];河南大学;2008年
2 童洁萍;中西思维模式视角下的鲁迅作品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曹新发;黑·白·红:鲁迅作品色彩运用及其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4 曾文科;农村中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5 武圣华;鲁迅与民间文艺[D];兰州大学;2010年
6 陈s,
本文编号:756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756587.html